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如今,护士早已不是“打针、发药、叫医生”的辅助者,越来越多学历高、技能优、脑子活的护士成为临床一线的“发明家”,用发明创造解决一个个护理“痛点”,为诊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移动式吸痰物品放置架、皮瓣血运观察尺……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这些护理“神器”和创新服务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笔者了解到,其中一些发明已经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有的已被推广到全国多地医院使用。
耳鼻咽喉科病区常需要进行气道护理,吸痰是很常见的操作。过去,护士准备吸痰物品时,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不能一次性备齐,如遇紧急情况可能会影响抢救速度。
了解“痛点”后,耳鼻咽喉科病区护士长吴洁丽设计了一款移动式吸痰物品放置架,其中包括一份清晰的物品清单,即便是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护士,也能一次性拿全所有物品,能有效提高备物速度,保障病人安全。带轮子的放置架可以移动,还能节约病房空间。这项发明已经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耳鼻喉科护理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洁丽也获得广东省百佳护士—十佳护理创新发明者奖。
如吴洁丽一般,中山一院的护理工作者们善于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痛点”,为护理提供了许多“新式武器”。
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皮瓣颜色是最重要的标志。过去,皮瓣颜色变化只能根据医护人员的经验判断,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病区护长戴巧艳设计了一种皮瓣血运观察尺,正面为9种静脉危象的颜色比对图像、颜色说明和静脉危象的分期,反面为7种动脉危象的颜色比对图像和颜色说明。用于临床后,医护人员对皮瓣颜色的观察更加直观,对皮瓣颜色的判断得到统一。目前,这款尺子已推广到全国16个省市的62家医院。
越来越多的好点子被转化成实际的护理用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中山一院特需一区护士黄思思观察到老年人常常需要借助轮椅出行,但现有的轮椅没有安全可靠的固定带,易导致乘坐轮椅的老年人滑脱或跌倒,存在安全隐患。她和团队创造出一种穿戴方便、可随乘坐者身高和胖瘦比例调节的安全背心,能有效防止轮椅乘坐者因为惯性摔倒。
安瓿是一种可熔封的硬质玻璃容器,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手术室护士每天需要用针筒在安瓿里抽吸60—80次,有较大的针刺伤风险。中山一院手术室护士钟颖发明了一种防刺伤安瓿斜型放置架,有助于医护人员更精准、安全地操作安瓿。
原标题:广东护士创新护理"神器",解决诊疗"痛点" 护士也是"发明家"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5/12/content_1001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