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疾病之一,是儿童因病致残和家庭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每年,超过千万个孩子需要住院治疗,而在住院儿童里面,肿瘤科的儿童几乎是时间最长、不良反应最多、疼痛最强、家庭负担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减轻儿童就医时的恐惧心理、优化患儿及家长就医体验?
撑起头顶蔚蓝的天
5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中心,午后的阳光通过天窗洒在巨幅画作《生命之柱》上,浑厚的音箱里播放着《送你一朵小红花》,六一前夕,为了让小患者及家属减轻精神负担,提高治疗疗效,中肿放疗科党总支组织了这场游园会。孩子们忘我地在游戏中找回童真和自我,家长们似乎也找到了加油站,信心满满和孩子们一起向未来!
据了解,我国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化疗、手术和放疗是儿童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实体瘤患儿,放疗至关重要。
“和成人不同,儿童恶性肿瘤如果能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预后会好于成人肿瘤。”中肿肿瘤专家介绍,规范化治疗是指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进行规范、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目前,中肿放疗中心拥有包括TOMO治疗机在内15台直线加速器,能够很好地满足儿童肿瘤放疗的需求,但很多低龄患儿无法配合放疗,需要在全麻下才能完成。
近期,放疗科、儿童肿瘤科和手术麻醉科携手,在放疗科进一步推进儿童肿瘤放疗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给需要麻醉配合儿童放疗患者集中时段优先安排;对六号机房进行“迪士尼”风格装饰改造等,孩子在放疗过程中看到的是蓝天白云的场景,给患儿最好的治疗环境。
六号机房里还有一间儿童放疗准备室,这间“脱麻”小屋,承载了太多的爱。中肿的医务人员自发装点它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位等候放疗的孩子一来就喜欢上这里,因为这里有男孩子的好朋友奥特曼,女孩子的最爱芭芭拉小仙女,在这里,不讲话的害羞小朋友成小“话痨”。
点亮心中希望的灯
5岁小姑娘小玉(化名)做放疗的经历是不少患儿的缩影。前两次,因为前期就医经历的恐惧,小玉来到机房后非常抗拒,由于面罩固定的不适,机器的操作时的声音,加上之前的医疗经历让小朋友产生恐惧心理,小玉不能自主配合放疗。
细细了解后才知道,几个月前,小玉在外地某医院做口服麻醉放疗。没想到,她中途突然惊醒,导致体位移动照射不准确,还险些从治疗床上掉下,因而抗拒继续在该院做放疗。
奶奶带着她到中肿向儿童肿瘤放疗专家高远红教授求助。考虑到她的前期术后放疗进行得异常很难,为免影响孩子的抗癌治疗,经验丰富的高远红教授立即给小玉安排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精准放疗治疗。
根据患儿身心特点进行改造和优化,帮助患儿克服对抗癌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第一阶段开始放疗时,小玉因受过去治疗时留下的心灵阴影影响 ,并不配合医务人员。经过两次全麻下放疗,孩子渐渐放松,再经放疗科技师长林承光主任技师、6号机长方键蓝机组多次耐心温柔地“话疗”,小玉逐渐打消了对放疗的恐惧,还会跟医务人员有说有笑地打招呼。随后,她不再需要全麻了,甚至也不用口服麻醉药,就顺利地完成了余下的多次放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医护人员将持续改进儿童肿瘤专业的综合诊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保证孩子和家长在中肿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更多专业和温暖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8998115/rmh2899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