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中心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于近日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打造“中山大学-广州非遗实习教学基地”。该基地旨在更长效地开展“非遗在社区”主题调研,为广州市非遗保护与发展事业提供专业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人类学等非遗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今年4月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在社区,发现非遗迷人光彩——广州市“非遗在社区”主题活动》,遴选市内具有典型性的社区传承案例,通过调研、展示、孵化、宣传等手段,让非遗更好地回归生活、回归民间。
据介绍,基地建成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方面将统筹人类学、考古学本科实践课程安排,设计实习课程方案,并安排人类学、考古学教授和学生围绕广州非遗开展田野调查,推动“非遗在社区”、民俗文化、展览展陈和非遗保护与传播之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校园走进田野,以实地调研和沉浸式场景体悟田野调查的魅力,助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战略实施。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方面则将提供场地保障、经费支持和非遗资源,促使学生将书本中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同时也为广州市非遗保护与发展事业吸纳学术智慧。
基地共建双方计划合作开展为期三年的广州市“非遗在社区”主题调研,依托人类学方法,谱写非遗在社区的“广州经验”。本次主题调研合作预计将在2024年对广州市“非遗在社区”的整体情况提供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原文链接: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2-06/09/content_13_50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