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东卫生在线】点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崇雨田上榜“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稿件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2022-08-23 作者:叶小宁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8-24 阅读量:

编者按

2022年,为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以更大勇气和魄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等联合开展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

经过推荐、评审,一共有15人获评广东好医生,5人获评广东好护士。他们中既有冲锋在核酸采样和医疗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既有守护一方水土的乡村健康守门人,有大医精诚的中医,也有见义勇为的勇士。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优良的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事迹,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这20名医务人员。广东卫生在线推出专题报道,每天分享他们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点赞评议等环节,共有10位优秀医务人员入选7月月度人物。

其中,来自广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感染性疾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崇雨田入选7月月度人物。

8月19日,第六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获奖者名单正式发布,崇雨田获“广东好医生”称号。

一起深入了解这位优秀的广东医生▼

新冠战疫打了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的名字也多次刷屏广东人的朋友圈。这员已经在传染病一线奋战了30年的老将多次领兵出征,是许多人眼里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的及时雨和“暖心田”。

“我就是干传染病的,这时候上战场,不是英勇,是责无旁贷。”崇雨田说,自己60岁了,退休之前的最后一战,他必须到前线和队友并肩战斗,方不负初心和使命。

支援香港:医疗队的“贴心管家”

2022年春,第五波疫情侵袭香港,奥密克戎BA.2变异株迅速扩散,病例不断攀升。紧急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派出内地援港医疗队——由广东省组派25家三甲医院391名医疗队员分批抵港,崇雨田任总领队。

3月7日,崇雨田带着16人的先遣队出发,他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对接特区政府需求,了解当地医疗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为医疗队的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此后一周里,崇雨田白天带队到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调研,充分了解香港疫情防控形势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需求,沟通场地改造、工作流程改进、重要医疗器械添置等,晚上研究讨论医疗队的人员配置、出发时间、培训计划。

“亚博馆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80%以上需卧床,因此我们调整了医疗队的人员构成,配备更大比例熟悉粤语、具备英语交流能力的一线护理人员,并按照老年重症、危重症的救治需求搭建起多学科诊疗团队。”崇雨田回忆。

考虑到在香港期间需要使用全英文的CMS医疗信息系统,且两地医疗习惯存在差异,内地援港医疗队分为先遣队、骨干队员、主力部队三批入港。崇雨田制定了循序渐进、科学严谨的培训计划,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从模拟机训练到见习实习,再到实际跟班收治,最后独立救治,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确保队员迅速进入状态。

随着工作步入正轨,他又将医疗队的工作重点调整为提高医疗质量,包括加强老年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做到救治关口前移;多学科团队进行个体化综合救治、细化老年患者的管理、中西医结合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等。与此同时,医疗队内部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和感控制度,完善后勤保障,确保“零感染”。

援港之战进行到一半,崇雨田得了个绰号——贴心管家。“思路很清晰,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一位援港医疗队员说,“崇教授很强调人文关怀,鼓励医护人员陪脑退化症的患者聊天、陪高龄患者散步等,缓解他们的焦灼情绪,帮助快速康复。”

3月21日,医疗队全面进驻亚博馆单独收治新冠患者,规模从最初的2个区逐步扩大到6个区,共接管280张床位,占整个亚博馆的四分之三。3月7日至5月5日,内地援港医疗队共参与收治患者超过1200人。

“他们坚韧度好、组织能力强,6个区的运作模式都是整体设计的,双方合作顺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底气。”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高级顾问医师欧阳东伟高度肯定医疗队的工作。

守护广州:隔离病房里的“暖心田”

这不是阻击新冠中崇雨田带队打的第一场硬仗。

2021年,广州在国内首次与德尔塔的正面交锋,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前,6月13日,多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进驻支援集中收治新冠病例的广州八院,崇雨田作为中山三院支援队的领队,也出任了广州八院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党委副书记。

“救治工作不仅是在病床边,还延伸到很多细节。”进驻不久,他就失眠了。

6月15日凌晨,他接到电话:一位护士下班回到隔离酒店后出现低血糖症状,虽然补充能量后缓了过来,但仍引起了崇雨田的警惕。隔离病房的清洁区当时严禁饮食,医护人员为避免上厕所,早晨会尽量少进食,而穿着防护服能量消耗较大。

“这种情况也可能在他人身上发生,必须及时解决。”崇雨田大半夜琢磨起解决方案,第二天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建议:在清洁区准备一些水、巧克力等,允许医护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适当补充能量。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得到适当休整,心理压力减轻,避免了系统性风险,也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不只是给队友“排雷”,崇雨田对患者的关爱更是事无巨细。

在做好重症救治的同时,对于其他患者,他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情况,实施精细化的分层管理,甚至在普通病房也设立了重症治疗组,保证所有患者得到良好治疗。

考虑到患者没有家人陪同,进驻不久,他就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利用智能化音乐治疗平台“粤心琴”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

关心还渗透于其他细节里。

进驻数天后,天气预报广州有暴雨,了解到患者做CT检查要经过一段露天通道,崇雨田赶紧和院方沟通,紧急采购遮雨棚。“巧了,遮雨棚才搭好,两小时后就下暴雨了。”

起初,患者点餐由护士负责,一些长者吸着氧、视力也不好,靠听着报菜名来选择,每顿饭折腾两三个小时,护士累、患者烦,还容易出错。崇雨田和医生、营养师商量评估后,拟定了三个荤素搭配的营养套餐,又在护士陈培祥家人的帮助下实现手机点餐。如此,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也解放出来专注于医疗护理服务。

真诚的付出让崇雨田收获了高度认可,这场支援战交出了高分答卷:2021年6月13日至7月9日,中山三院222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本土确诊病例所在的全部4个普通病区、151张病床,实现患者零死亡、队员零感染。

30年从医路,挺身而出已经成为崇雨田的一种本能。2003年非典,他毫不犹豫地走进隔离病房;2008年汶川地震,在贵阳参加学术会议的他,顾不上回家整理行囊便直奔青川;这次,他又几次奔赴新冠疫情的风暴眼,谋兵布阵、治病救人。

平时,崇雨田也坚持和感染性疾病战斗。他手机里加了4000多名病友的微信,其中很多都是需要长年随访的乙肝及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他每周会在朋友圈发布出诊信息、抽空回复患者咨询。“我们很难让患者带着愉悦心情来看病,但应该做到让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感到温馨。”话音犹在耳,他又带队出发了,这一次目的地是海南三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m7KmHmSyn2Es8AWL-5akQ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