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青年报】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与遗传无关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09-21 作者:林洁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9-22 阅读量:

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今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行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义诊。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晓红指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常被人误以为“衰老导致的记性不好”,实际上,它的表现并非仅仅是记忆力衰退。

9月是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陈晓红透露,目前,这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尚无治愈或逆转的方法,仅能部分改善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因此,尽早发现、积极干预甚至提前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AD患者典型症状除近事遗忘外,还包括无法完成原本熟悉的事情、言语表达或书写出现困难、混淆时间地点、判断力减弱或消失、抽象思维障碍、情绪行为改变等症状。65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3.4%,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几乎增加1倍,95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50%左右。

陈晓红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机制受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总的来说,AD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两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低教育程度、膳食因素、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头部外伤、心理应激、老年期抑郁、全麻手术等。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和年龄。

“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因素所占比例很小。”陈晓红说,仅有不到0.5%的病人有家族史。目前已发现至少3个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单基因突变,这部分人成为家族性AD患者。而大部分患者都属于散发性AD,没有发现基因异常。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人数上升,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增多,神经系统变性病也随之增加。

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被命名100多年来,全球获批上市的药物数量有限,且仅能部分改善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但无法遏制疾病进展,更无法逆转或治愈。

陈晓红指出,想要早期、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主要依赖于生物标记物的检测,主要指PET检查和脑脊液检测两项技术。更重要的是,越早确诊,患者在症状尚不严重的时候,就能越妥当地安排好接下来的人生,在和时间的赛跑中,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接诊的最年轻患者为44岁。陈晓红透露,越早发病,往往病情进展越快且更严重。对于直系亲属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市民来说,更要重视及早防范该病。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9/21/content_ryYmvBUR.html?gid=28DgnKrx

更多报道:

【光明日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与遗传无关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890860cf08f74c08851a120cf0a1800d

【羊城晚报】并非上了年纪忘性大那么简单!有这些症状可能不是老了,而是病了

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0/#/newsDetail/120643/41060015.html?isShare=true

【广东卫生在线】别大意,“老糊涂”可能是一种病!

https://mp.weixin.qq.com/s/v7D8dgQBK-Nu2VTuGXptSw

【广州日报】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莫因“无特效药”就听天由命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2-09/22/content_874_804864.htm

【新快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专家详解这种病,中国患者全球最多

https://www.xkb.com.cn/article_712338

【大湾区卫视】湾区最新闻:阿尔茨海默病并非“老糊涂” 早预防很重要

https://m.itouchtv.cn/program/28574/10/648097?shareId=Xt9kA6RB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