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行2021级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下称“拔尖班”)首次师生座谈会。20名学生经过层层筛选,加入新一届“拔尖班”。
去年11月,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中大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由岭南学院负责培养工作。作为广东首个入选的经济学类别培养基地,一年来,“拔尖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由院长担任班主任,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致力于培养立足中国大地、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顶尖经济学家。
“‘拔尖班’会多学几门数学课,而且配备了学术导师,这些都很吸引我。”2021级“拔尖班”学生孙彦圣说,“学院发出通知后,我马上就报名了。”
岭南学院副院长林建浩说,入选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后,学院投入更多精力,集中更多资源,为培养拔尖人才提供保障。
目前,“拔尖班”已选拔两批共30名学生。岭南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指引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并要求学生在大三完成1篇工作论文。“拔尖班”还设置了微分方程、实变函数、随机过程、动态规划等4门数学类专业核心课,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3门博士生“三高课程”作为本博贯通选修课,并开设7门博士生“前沿专题课”作为选修课。
对“拔尖班”的学生来说,入选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每年,岭南学院会对“拔尖班”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或者自行放弃的学生,将退出“拔尖班”。
“我们建立了‘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培养质量,真正选拔出对经济学感兴趣,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未来能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拔尖人才。”中大副校长、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说。
进入“拔尖班”半年多以来,2020级本科生张弛明显感觉到,跟其他同学相比,自己更忙了。除了要上好本专业的课,她还要花更多精力攻克数学类专业核心课,跟上博士生的上课节奏。“既有压力,更多的是动力。”张弛说。
“入选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后,我们明确了要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一流经济学家的目标。”李善民说,接下来,基地将在课程体系、科教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继续创新,完善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和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关注现实问题,培养更多经济学拔尖人才。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10/25/content_1003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