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住在封控区的中肿医护,投身战“疫”一线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11-17 作者:王道斌 通讯员:陈鋆 赵现廷 郑敏珊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2-11-18 阅读量: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广州不少居民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但对于居住在这些封控小区的医生、护士而言,他、她们的出行、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但她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羊城抗疫的担当,用契合医护身份的行动书写对社会的担当。疫情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一群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身处广州,守护广州,“疫境”同行,他们都有一颗封不住的医护心。

胸外科医生的老爸在小区给核酸采集队员发水 看到自己的“大白”儿子

“今天的支援核酸任务,托福安排到爸爸妈妈住的社区(低风险区)。我爸还专门把家里的囤水发给全小队成员。可惜按照封控规定,不能回家看妈妈。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全家齐齐整整。”昨天,罗孔嘉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核酸采集志愿队的一员,来到海珠区的一个小区为民众采集核酸,完成任务后,颇有感受的说到。

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以来,罗孔嘉曾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借调到北京工作,亲身感受到决策层的责任重大,在医院感受到临床一线的有条不紊。又到了支援核酸时感受到民生的努力配合。作为胸外科医生,身处广州,他表示抗击疫情,责无旁贷啊,专业对口,他还报名参加了方舱志愿队。“不少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又有可能伴有基础疾病。需要我们专科医生在做照护的时候,解答一些临床问题,让他们更安心。”

封不住的天使心:“我希望用我的抗疫经验帮助更多人”

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州多个社区正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胃外科师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林丹妹护师所在的社区被划入了管控区域。虽然身处封控区,但是作为党员的林丹妹并没有闲下来,她化身海珠区社区志愿者,继续穿起“大白”,为高风险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继续投身一线的抗疫工作。

“我参与过很多次的社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也曾进入封控区作业,虽然目前被封控了,但是我还是希望用我的抗疫经验帮助更多人。”林丹妹说。

退伍不褪色 就地加入本村核酸采集队

“村里面发了支援倡议,我就立刻报名去支援,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黄家升是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名科员,家住番禺区沙头街,有学医背景的他因疫情封控不能上班,但这段时间他并未停止过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我希望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为封控区早点完成检测指标,尽快解封,让大家可以重新返岗;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作为医务人员,在这个危急时候应该勇敢站出来,展现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黄家升说。在被封控的这段时间,黄家升一直践行着中肿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黄家升是一名退伍军人,来到中肿工作后,一直保持着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作风,多次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95后临床博士后 在采样点坐上了“敞篷跑车”

“接到紧急前往海珠区进行核酸采样的通知后,在不影响本职医疗工作的情况下,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赵姿璇说,有不少同事都住在海珠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作为一名党员,虽然力量薄弱,但还是觉得有责任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赵姿璇是中肿乳腺科的临床博士后,从清华大学临床八年制毕业后,在2021年加入中肿大家庭,她还是一位乐观开朗的95后女生。

现在社区居民采集核酸时的动作更标准,医务人员的采集速度加快了很多。“感谢那些在摊位前深蹲和扎马步配合我们的人,不仅免于大白弯腰,还锻炼了自己的臀腿,真的是一举两得,希望大家都学习一下。”赵姿璇笑着说。

“这几天,我看到不少媒体发布了疫情期间应对情绪起伏的宣传文章,在核酸采样的时候,我更看到了大家的乐观。” 在去海珠区黄埔村采样点的路上,赵姿璇还有一次不一样的体验,社区小哥专门开着“拉风敞篷跑车”来接他们。赵姿璇说,看着小哥穿着制服,一副既稳当又专业的样子,这几天一直在快乐地忙碌着,也许这就是老百姓的乐观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原标题:住在封控区的医生护士,依然能做“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

原文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21117740626.html?layer=3&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