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杂志】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海珠志愿服务队的96小时

稿件来源:南方杂志 2022-11-22 通讯员:李川 陆润亭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2-11-23 阅读量: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随着海珠区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下称“中肿”)海珠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无畏无惧、冲锋在前。11月18日,在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后,不到2小时,医院便组建起20人志愿服务队伍,随即进驻海珠高风险地区执行核酸采样任务。这是中肿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的勇气和担当!

至11月21日晚,志愿服务队已经奋战96小时。志愿服务队队员李川在11月21日晚写下了这篇日记。

勇敢逆行:守护人民健康

志愿服务队队员分别来自内科、外科、手术麻醉科、放疗科、超声科等科室,拥有丰富的核酸采样外派经验。有刚完成荔湾区闭环核酸采样工作,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要再次奔赴海珠的护士长沈芳、姜月和朱苗苗;有参与多次核酸外出采样任务的护士长何晶晶;有居住小区被管控但为了坚守岗位一直默默住在科室的刘嘉旎;有进驻隔离病房经验的王强、郜文豪、李晓琴、刘龙珍、黄雯薏;有笑称自己是科室团支书,“这么危险的地方他来了他的团员们就不用来了”的李川;还有葛泳兰、李梅、王婵华、郑少杰、黄龄瑶、李金兰、韦愈先、邹学彬、林婷……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逆行的理由,每个理由的背后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和勇气。

舍我冲锋:敢打硬仗的志愿服务者

19日下午,领队沈芳接到任务,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进驻高风险区承担区域内核酸采样任务。接送队员们的车穿过一个又一个疫情检验关卡,越往前走,周边的车辆越来越少,这一刻,每个人都是勇敢逆行的“突击者”,每个人都做好了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到达指定地点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就迅速好穿戴防护装备。沈芳和何晶晶在确保每一位队员防护用具穿戴规范后,又再三叮嘱大家注意事项。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腰间挂着试管、拭子和垃圾袋,跟随社区志愿者进行“扫楼”,不断地上楼下楼,不停地采样消毒,一次任务下来几乎全身湿透。

这里的巷道十分狭窄,由于随时可能转移感染者,队员们要不断绕道前行。到了晚上,有的楼道灯光昏暗,队员们只得借着居民的手机灯光摸黑进行采样。

将近凌晨,最后一批队员完成采样工作。为了保证核酸采样快速推进,力求减少摘下口罩次数,从下午2点出发到凌晨12点,连续忙碌近10个小时,所有队员都几乎没喝上一口水。

20日和21日,队员们继续全力配合社区的安排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受社区委托,队员们还给新调拨的志愿者培训防护服穿脱。队员王强主动挑起大梁,亲身示范、详细讲解了防护服穿脱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培训后,没来得及吃午饭,队员们便与志愿者一对一组队,协助志愿者穿好防护服,携带物资立即奔赴各楼栋。从中午至晚上6时,队员们共计完成2100余份核酸样本采集。

全力保障:做群众的“贴心人”

四天下来,队员们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温暖。总领队沈芳几乎不眠不休时刻关注着最新消息,协调交接各种事宜,是队员们最可靠的战友。

虽然很累,但当看到“扫楼”时小朋友送的一幅画,和凌晨回酒店后客房服务员留下的纸条……队员们的心都被暖到了,“居民和闭环酒店工作人员传递的善意和感动,就是我们在这里逆行,在这里坚守的意义。”

医院是队员们最坚强的后盾。队员们表示,“医院领导的关心关怀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充足的后勤物资保障使我们倍感安心,只要是我们需要的物资,哪怕是凌晨也总能得到及时的回应,第二天相应的物资一定会出现在酒店。”

志愿服务队还不知道要在这里驻守几个日夜,可能还会遇到各多突发情况,但队员们信念坚定!“有医院大后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有广州市民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善意,更有我们每位志愿服务队队员‘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无论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无所畏惧。”疫情不息,战疫不止,只要大家携手努力,阳光终将驱散阴霾。

原标题:逆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海珠志愿服务队的96小时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22/c7096152.html?colID=0&firstColID=7747&appversion=8500&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3

更多报道:

【广州日报】中肿海珠突击队奋战96小时,两个瞬间最感动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45472&site4=&columnID=0#/detail/1945472?site4&columnID=0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