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低免疫力疾病感染专科主任黄湛镰介绍,艾滋病(AIDS)曾经被上个世纪的人们当作“世纪绝症”,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药物的发展,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艾滋病已被定义为“可防可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得益于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感染者可以跟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有两个问题最困扰艾滋病患者:一是担心因自己的病情受到别人排斥,二是认为这种疾病无法控制,终身吃药又觉得麻烦。实际上艾滋病可防可控,一些感染者可以通过规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不再具有传染性。” 黄湛镰指出,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核酸,不仅可以保护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避免进一步受损,还使已经受损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和重建,这些患者被认为“没有传染性”。
他强调,公众要珍视生命和健康,远离危险行为方式,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做到“知艾、防艾、不恐艾、不歧视”。而一旦感染艾滋病,应该理智面对,坚持科学规范的诊疗,为人生“及时止损”。
“U=U”!这些HIV感染者不再具有感染性
在艾滋病的诊疗领域,有一种情形叫“U=U”,即病毒学持续检测不到(Undetectable ) = 不具有传染性(Untransmittable)。
黄湛镰指出,每天按处方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病毒载量保持在检测不到的患者,基本上没有将病毒通过性途径传播给HIV阴性伴侣的风险。
他强调,实现“U=U”要先做到以下五个先决条件:
1.HIV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正在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2.良好的依从性:HIV感染者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3.持续检测不到病毒载量:HIV感染者体内测不到HIV病毒载量,并且持续稳定长达6个月以上测不到HIV病毒载量。
4.仅限性行为:“不具有传染力”仅限于经性行为方式。
5.定期检测:每年至少2次病毒载量动态监测。
艾防门诊的医生经常会被问道“艾滋病治疗的‘起始线’划在哪里?”黄湛镰指出,艾滋病治疗的起始线,是一确诊HIV感染后就马上开始治疗,“越早发现越好,越早治疗越好。”
不能大意!检测不到病毒载量后仍需继续服药
“HIV感染者和病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就医依从性。根据现行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六个月左右,大部分人可以实现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但此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黄湛镰指出,这部分病人仍需要按时服药维持,要继续每3-6个月检测病毒载量,终身随访,不可掉以轻心,以免病毒载量反弹。
有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载量的短暂升高。“如果病毒载量突破得比较高,就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他指出,即使病毒载量检测已经低于检测下限,依然要坚持安全性行为,尤其是要使用安全套,同时可以避免感染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
如果病毒载量长时间无法达标,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常见的是依从性不佳,没有按时吃药。其次是病毒耐药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治疗使用的药物影响了艾滋病药物的药效。
HIV感染者容易出现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也会“干扰”HIV抗病毒治疗。随着年龄增长,HIV感染者患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的情况变得更加突出,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影响HIV感染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黄湛镰指出, HIV感染者容易合并代谢综合征有三大原因。
一方面,HIV感染者持续的异常免疫激活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例未恢复正常的感染者异常免疫激活仍会持续存在;
另一方面,传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会影响血脂、血糖及脂肪分布,从而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整合酶抑制剂)的副作用,虽然比以往的药物要明显减少,但更容易引起体重增加,也导致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和代谢综合征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此时,仅仅依靠专科医院或科室不足以应对,需要多学科协作。黄湛镰介绍,有鉴于此,中山三院感染性疾病科牵头,联合护理学、营养科、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和内分泌科专家,推出了“HIV合并代谢性疾病多学科会诊门诊”。
据介绍,这个多学科门诊为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HIV感染者开设,处理HIV抗病毒药物与降脂药、降压药、降尿酸药物间相互作用,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避免药物副作用加重代谢综合征。
想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科普知识?这场活动不可错过!
12月8日(周四)上午九点到十点,广州市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将以“云直播”形式在线举行,以校园情景剧演出、科普短视频“串烧”、医生“防艾脱口秀”、歌曲等形式,向市民宣传防艾知识。
这场活动由广州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承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协办。
今年广州日报联合广州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发起了“防艾青春young”短视频大赛,让经过科普培训的大学生和社区年轻人来掌镜,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艾。当天,获奖优秀作品也将在“云直播”中亮相,展现广州年轻人防艾宣传“硬核实力”!
当天,活动将通过广州日报APP、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视频号、网易直播等平台进行直播,欢迎预约观看。
原标题:艾滋病已成可防可控慢性病!为人生及时止损,可以这样做……
原文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2/12/01/728fbe35b1eb4233a5bb1d8c8950a13e.html?vTime=2783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