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着、支撑着,他们本可不为,却选择倾尽全力,无怨无悔。2022年12月5日,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番禺东新方舱医院的医护们向志愿者们齐声道谢。
他们是电话那一头的温暖声音
“喂,您好,我是方舱的工作人员……”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番禺东新方舱医院,11月26日后的每天晚上8时左右,符合出舱标准的康复者就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出舱意向调查志愿者开工了。
按照方舱医院有关规定,符合出舱标准的康复者将会陆续出舱。为积极应对27日的首轮出舱高峰,配合舱内高效完成出舱手续,减少舱内感染风险,职能部门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于11月26日中午迅速在中肿职工群中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梳理制定出舱意向调查流程。
确认出舱意愿,登记出舱目的地,耐心回复出舱转运、健康码转码等各类问题……11月26日晚,中肿26名志愿者“变身”话务员,高效及时地完成了200余名符合出舱标准康复者的电话调查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完善流程,职能部门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持续迭代出舱意向调查流程,由人工电话转为短信调研+人工复核,并增加智能语音电话提醒等功能,及时解决了信号不好、电话未接等影响康复者知晓率和信息填报准确性等问题,使出舱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符合出舱标准的康复者。
与此同时,由院感科、门诊部、病案统计科、医务科等科室志愿者也密切配合着出舱管理工作,每天凌晨开始工作,确保每一位出舱康复者能在早上6点前完成健康码转码和出舱转运。随着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中肿” 党 员加入到这支电话队伍中来,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截至12月4日,志愿者们已累计完成了2479人次的出舱意愿问卷收集,660人次的电话调查,为累计1528人次的康复者办理了健康码转码,为他们的顺利出舱提供了坚实保障。
和“大白”并肩作战的“舍长”
又到了派饭的繁忙时间,方舱医疗组长罗孔嘉副主任医师提醒李珺芸医生注意所负责的这层楼有两位听障舱友。
前往确认后,李珺芸不禁想到,听障舱友除了一日三餐外,他们的喝水、领药、扔垃圾等等方面都需要特别留意。
于是,李珺芸立刻用工作手机加了所在房间的“舍长”志愿者的微信,并对他进行一一叮嘱,这位舍长也非常给力,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这些“舍长”志愿者们是一群可爱、勇敢又善良的人,他们同样也是被赋红码、核酸阳性的舱友,但他们却主动报名成为方舱志愿者,担负起各个房间舍长的职责,和“大白”们并肩作战。
他们帮助室友领饭、领水,带领室友收拾餐盒、生活垃圾,协助“大白”向室友科普新冠知识、通知室友测核酸等等,给了“大白”很多帮助。
“每当想到他们,我的心里就会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暖意。”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李珺芸说。
他们是“就地上岗”的志愿者
在方舱医院,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粤财控股集团的小林带领的志愿者们。
“为什么在舱内还需要戴口罩?”“方舱内有哪些注意事项”……由于舱友较多,大家也有很多的疑问。于是“中肿”的医务人员专门制作了入舱须知、新冠小知识等一系列的KT版。
在过道旁,在方舱房间的门口,粤财控股集团的志愿者们便承担起了张贴这些KT版的任务,希望能解答疑问,减少“大白”们的咨询工作量。有位舱友说:“看到红马甲忙碌的身影,我心里觉得安心多了!”
原标题:国际志愿者日丨方舱“大白”要感谢的人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1/#/newsDetail/120643/41217094.html?isShare=true
更多报道
【广州日报】国际志愿者日丨电话线一端,那个温暖的声音来自他们
【南方杂志】国际志愿者日丨感谢有你,让方舱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