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强强联合下,开启了在多学科平台上培养医学人才的新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校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同时,医学教育的完整性被削弱、医学教育的独特性被忽视、资源投入不足等弊端也逐渐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共同建议,协同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大学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和促进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完善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与卫生健康事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新时代医学拔尖人才。
一是以服务国家卫生健康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地方政府等形成合力,共建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高水平医学教育质量。
二是以服务国家区域卫生健康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部省市共建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地方政府在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纳入地方高水平建设,加大支持和投入的同时,可通过质量评估和社会回馈评估等方式,验收共建成果,实现区域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同步提高。建议全国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试点央地共建模式。
三是综合性大学要心怀“国之大者”,深化医学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争取央地共建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服务国家与地方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山大学医科作为大湾区的医疗高峰,有百年医学教育历史,秉承“三基、三严、三早”教育传统,毕业生质量享誉国内外。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占广东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40%,是大湾区医疗服务的绝对中坚力量,学校于2022年底成立了医学部,统筹协调整个医科8个学院、10家附属医院的医学教育。中山大学期望能做央地共建促进世界一流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为大湾区建设世界医学人才高地和国际一流医药创新中心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原标题:两会“粤”时刻| 央地共建,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027293/688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