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人民日报】中山六院党委书记李汉荣:打造有温度的研究型医院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2023-03-23 作者:齐钰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3-24 阅读量:

悠扬悦耳的钢琴声渺渺回荡,让行色匆匆的脚步,似乎都慢了下来。很难想象这悠扬的琴声,是从医院中传来。

今年20岁的郑森友,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众多医务社工志愿者中的一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门诊大堂的“乐享空间”,每天都会有像郑森友一样的医务社工志愿者来到这里,为医院里的病人和家属们演奏钢琴,风雨无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党委书记李汉荣,同时也是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她看来,医院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生死场,而应该是有暖意和爱的温情地。“创业、创新、创优,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同事”的文化理念,根植于每位中六人的内心,也推动着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同事,让医院有“暖度”

在来到中山六院之前,李汉荣曾在大学校友会基金会工作,校友们的慈善义举深深感染着她;来到医院之后,在医院原本医务社工服务的基础上,她深度参与到医务社工管理工作中,力图打造一个有“暖度”、有爱的研究型医院。

“医务社工志愿服务的目标,就是搭建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李汉荣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在全省率先启动医务社工服务工作,2010年3月,在医院内部成立了华南地区最早的医务志愿者服务部;2011年,联合多家单位成立了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并担任主委单位。除了“乐享空间”,中山六院还有非常多的医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譬如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爱心公益组织“常在心”,拥有自己的“常在心”乐队;“中六情·善医行”社区健康促进计划,走进社区、学校、边疆和对口帮扶地区,将“中六情”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让李汉荣印象深刻的郑森友,2岁时被确诊患有孤独症,6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凭借出色的音乐天分,2016年,森友登上了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的舞台,与国际钢琴家郎朗同台进行演出。家人得知中山六院的“乐享空间”征集志愿者,第一时间为他报名。每周一次的钢琴演出,也成为森友每周最期待的事情。

在李汉荣看来,医务社工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对于医务社工志愿者本身也具有正向意义。

“森友的琴声曾经帮助一位直肠癌患者重拾信心,配合医生治疗。患者从他的琴声中得到治愈,他也在弹琴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自信。还有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原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参加志愿活动之后,把微信名改成了‘度人度己’,积极帮助其他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是相互的。”李汉荣说。

此外,医务社工实践也与医院特色紧密结合。作为一家专科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针对病床流转率高、住院周期短的特点,医院积极探索在患者快速康复多团队合作(ERAS-MDT)模式下的医务社工服务,除了重点服务好院中的患者外,也对服务周期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开展院前、院中、院后的全人-全程-全周期的患者服务。医务社工在临床开展专业服务,每年探访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开展一百多个案服务。

创业、创新、创优,让医院有“高度”

“成为患者求医的最终选择,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谈及医院高质量发展,李汉荣强调,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医疗水平,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将科技和人文相结合,以技术创新来提升服务水准,用人文关怀来确保服务质量。

李汉荣介绍,中山六院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分层次进行学科布局,胃肠肛门专科、生殖医学等学科已形成全国影响力,成为广东省的一张特色医疗名片。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首次进入A+序列,跻身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列。

中山六院胃肠肛门疾病诊治中心以结直肠肿瘤及肛肠盆底疑难疾病为龙头,带动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学科群建设,着力攻克食管、胃、小肠、结直肠、肛门等消化道领域的重大、复杂和疑难病例,直肠癌保肛术、保护性功能居全国领先水平。五年来,消化肿瘤年诊疗量超2.5万人次,有多项研究写入国际指南;年结直肠癌手术例数位居全国第一,五年生存率高达78%,位居世界前列。

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65天不间断开诊,目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生育力保存库,创新开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项目(PGD/PGS)等新技术,年取卵周期数接近9000个周期,华南地区第一。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李汉荣分享, 自2007年建院起,每周四的早上7点,医院都会进行学术MDT多学科诊疗,16年来,风雨无阻。在胃肠肛门专科牵头带领下,医院举办800余场涵盖胃肠肛门专科的常见病疑难病的学术讲座,讨论学习病例2200余例。

而在门诊,多学科MDT则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服务,一站式解决看病难、看病慢难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目前已累计接诊疑难病例超过1万例。

此外,在研究平台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中山六院也在不断探索当中。

李汉荣介绍,医院下设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期刊中心、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四大平台,在基础研究、临床和转化研究方面互相支撑,成为“研究型医生”培养、“研究型学科”建设、“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今年2月,经中山大学批准,中山六院与信宜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关系,一期合作10年,并将在此期间逐步建立更深入合作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自然下沉,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此外,医院重点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近三年来医院共服务363.52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全预约,提高了诊疗效率。2022年全年线上问诊2.18万人次。预约检查检验1.05万人次。目前为止,全院共449名专家开通了在线门诊,切实做到了线上问诊,药品到家的一站式便民服务。

“创业、创新、创优,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同事,独具中六特色的‘三创三服’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研究型医院新路径,把健康关怀延伸到更多需要的群体,让医院变的更有‘暖度’。”李汉荣说。

原文链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c9700feea9864b8fb5bd29ebb6f53da2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