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全球首个前瞻性临床实验 免疫联合放化疗进军局部晚期食管癌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23-04-14 第AB02版 作者:严慧芳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14 阅读量:

70岁的李林(化名)吃饭的时候总是“梗阻”,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癌,已经丧失手术机会。以往像他这类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只有放化疗,三年生存率不到40%。李林选择加入一项临床研究,尝试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来治疗食管癌。

3月27日,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54.433)。研究首次证实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根治性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应用提供了最新的有力证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食管癌首席专家刘孟忠介绍,这是全球首个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联合同期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42例入组患者一年生存率达到78.4%,不良反应总体可以耐受,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食管癌位居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第八位,死亡率高居第六位。我国的食管癌患者约占每年全球新发病例的54%,其中90%为食管鳞癌,整体预后欠佳。根治性放化疗是目前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但超过一半的患者最终会出现疾病复发、转移,亟待更有效的治疗策略。PD-1抗体在晚期食管癌已证实了确切的疗效,但其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价值尚不明确。

“我们在设计这项试验时,国际上还没有相关数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习勉告诉记者,201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孟忠、胡永红、习勉、祝喻甲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的II期、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我们从著名的肺癌PACIFIC研究中获得启示,同样都是胸部肿瘤,为什么不试试食管癌呢?”试验开始后的早期阶段,团队刻意放慢入组速度,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毒副反应,在确认安全性可以接受后,继续推进完成了研究。

习勉介绍,这项研究另一个亮点是,探索了潜在的预后生物标记物,来区分哪些病人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我们发现在食管癌里,MCL-1基因扩增的患者大概占到30%,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格外差,即使采用了免疫联合放化疗,无论是在近期缓解率还是在生存、复发率方面,患者的预后都明显要更差一些。”文献显示,MCL-1基因扩增可以抑制免疫微环境,即抑制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研究也发现,CD8+T淋巴细胞的富集是患者良好的预后因素,预示着该类患者更适合目前的治疗模式,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希望让未来免疫治疗更为精准化。”

中国食管癌发病中位年龄在55-60岁之间,这一年龄比西方人群大约早了十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胡永红介绍,在该院初诊的食管癌病人中,早期患者不到10%,局部晚期患者占到50-60%,剩下30%患者则已经发生转移,属于晚期。

如何预防以及早期发现食管癌,如今成为民众更为关注的话题。胡永红教授介绍,食管癌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局部食管黏膜的刺激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原因,包括烟酒、吃太烫的食物、腌制的咸菜等。“食管黏膜损害以后会增生、修复,长期对食管黏膜的不良刺激,可能导致癌变的发生。在上述研究中,80%的病人都存在重度酗酒的情况。”胡永红说。

在筛查方面,刘孟忠教授指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是个难题,建议45岁以上、有家族史、烟酒多、处于食管癌高发区的人,可以选择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4/14/content_10057475.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