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殷殷期望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绿色发展 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23-04-15 第A09版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18 阅读量:

厚望重托

●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岭南四月生意盎然,绿水青山相映成趣。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殷殷期望,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一直以来,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构建全民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让绿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

红树林是重要的潮汐带生态系统,海洋、河口生物以及鸟类以此为栖息地。它也被称为“海岸卫士”,对保护岸线、减轻风暴潮危害、净化近岸海洋环境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广东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修复计划,沿海多地建立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对红树林的保育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山大学教授、省环境教育促进会会长杨中艺表示,广东已形成了红树林保护全民参与的局面,各地均有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保护红树林的宣传教育、净滩行动等志愿活动,为红树林保护工作注入持续动力。

多方合力下,目前广东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在全国最大,并且红树林种类最丰富。全省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处;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将红树林的保护、利用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与碳汇专委会秘书长段伟表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红树林保护修复要看长远价值、综合价值,其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既来源于通过保护修复提升的海产品直接收益,也体现在红树林抵御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固碳储碳、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的多重价值属性。

红树林保护、利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东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广东生态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处处生机勃勃。

“我们将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更努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土壤生态环境处)副处长江萍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制定和实施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并大力推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构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抢救性保护。同时,要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各种生态系统的持续长期监测,并强化自然生态监管,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活动。

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针对生态环境短板,广东2018年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底,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并继续转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无缝接续,是广东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粤东,曾严重污染的练江经过整治后,已成为周边村民运动休闲的户外首选。

“现在周末最喜欢约上几名好友沿着练江徒步,看着江水波光粼粼,吹着微风,非常惬意。”汕头市潮南区峡山社区的居民许昕很是感慨,他目睹了练江的蝶变。

今年第一季度,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Ⅳ类标准,练江流域15条重要一级支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以上。

近年来,练江流域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两岸城乡“颜值”提升。“草尾村的乡村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汕头市潮阳区草尾村党委书记洪生奕说,他们将坚持久久为功,加快建立完善常态化机制,持续把水生态环境做好,实现河面、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如今在广东,绿色发展蔚然成风,全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益构建完善。

“要一代接一代保护母亲河!”赵德光是江门鹤山市桃源河的民间河长,今年3月,他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河湖卫士”。从2017年担任民间河长至今,他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沿着桃源河巡上一两圈,并自行出资设立民间河长工作室、采购无人机和水质检测设备等。

而今年,他又有了新的巡河“同伴”——女儿赵嘉颖。“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桃源河承载了我成长阶段的记忆。”在父亲的影响下,赵嘉颖利用空闲时间加入巡河队伍,并正式成为一名民间河长。“希望通过这样的传承,能让桃源河一直清澈干净。”

这样绿色发展代代接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广东压实河湖长制、发动全民参与,有效提升水安全、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一条条生态廊道已然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绿色载体。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4/15/content_10057717.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