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附属第五医院师生员工热议高松校长春季工作会议报告

稿件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5-17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17日电(通讯员张嘉斌)5月14日上午,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校长高松院士作大会主题报告,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主持会议。根据会议安排,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党委书记苗伟在主会场参会,医院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在医院分会场收看学习。


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附属第五医院分会场(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本次大会主题聚焦“人才培养”,校长高松院士作了题为“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会报告,提出要总结和传承中大文化,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以院系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高松校长的报告求真务实,凝聚共识,言辞恳切,催人奋进,为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指明了方向。医院将继续紧跟大学的发展步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出引领未来的创造性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坚信在大学的坚强领导下,医院定能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学习了高松校长的报告后,附属第五医院与会人员围绕大会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普外科主任、肝胆外科/肝移植科主任李坚:

今年学校的春季工作会议聚焦大学内涵实力的建设及长远发展。高松校长的报告中提出了“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我深受鼓舞。以临床问题为驱动,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医学研究发展的规律,是凸显医科优势并争取在临床诊治上获得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实践途径,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开展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在大学科上广泛涉猎,专业学科上潜心深耕,努力培养出“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心血管病一科(冠心病区)主任陈剑:

高松校长指出,通识教育要实现的理念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听了高松校长对于通识教育的解读,我深受启发。医院针对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遇见健康的你》的通识教育课,我们不仅要用通俗的语言传播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一些可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能熟练运用课堂上的知识对自身及家人健康进行管理,并传播健康知识。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继续教育部主任尚斌芳:

春季工作会议聚焦“人才培养”主题,高松校长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我深受启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将“三基三严三早”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有临床胜任力的合格住院医师是我们的使命。附属第五医院获批国家临床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后,对内作为平台,通识教育与医师资格准入医教深度融合,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并将思政融入教学,大力提升住培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21年,医院零差错地顺利完成了广东省5市3385考生的考核任务,并承担了珠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方舱预备队的专项培训,体现中山大学医科的责任和担当。

全科医学科主任、全科医学办公室主任薛青:

高松校长在会上重点强调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全科医学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于一体的学科,更需要做好多学科融合。我们要紧跟大学建设步伐,对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破除跨学科教育壁垒,加强与社会学、人类学、医学人文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全人群健康管理、全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大湾区西岸全科医学事业贡献“中大力量”,为建设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努力奋斗。

研究生科主任罗超:

高松校长在今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围绕“人才培养”展开,他表示,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要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通过对学生思想力、学习力和行动力的锻炼,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引领未来。高校长还指出,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尤其在研究生教育中,老师要将更多精力和经费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中。近年来,医院研究生培养规模、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扩大,在数量倍增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长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研究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加强高素质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医学生探索医学前沿,形成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具有创造性的医学思维。

教学科主任吴庆: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之路,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为医院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附属第五医院已承担珠海校区开展的19门通识课,同时参与了中山大学医学院21门理论课程建设,坚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的教材体系建设;医院实习生来自13个院校,为实习生的跨院校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还与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基础教研室老师走进医院”试讲活动,开拓双方教师的授课思路。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科研科主任严彦: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提出,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要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强调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近年来,医院统筹规划,积极打造海洋医学、脉管畸形、血管生物学和基于分子影像技术的肿瘤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精准诊疗研究等创新研究团队,希望通过3-5年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科优势互补,具备“能够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队伍。作为中大百年医科的传承者,我们将牢牢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以实际行动为大湾区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物样本库主任、临床数据中心主任李曼:

高松校长的报告聚焦人才培养,明确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路径,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在通识教育和课程改革上下功夫,注重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术治理体系,促进学科交叉。附属第五医院生物样本库作为中山大学精准医学中心的珠海分库正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交叉点,可以与南方海洋实验室合作海洋医学样本的采集与保藏,与医学及临床专科合作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与工程及信息专业合作开发更智能的样本库系统。这将更有利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更有利于多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

2019级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生陈剑序:

高松校长在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的报告阐述了如何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高校长的报告让我深受启发与鼓舞,让我对新时代青年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作为中大学子,我将继续传承发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2020级基础医学(分子医学)专业硕士生刘司奇:

高松校长的报告引经据典,结合国内外高校教育的重要经验,提出了“激发学生、教师和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师生专注学术,追求卓越”,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从高校长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中大学子寄予厚望,希望我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作为医学生,我们在专注医学科学研究的同时,要注重将“专业”和“通识”相融合,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不同领域的先进知识,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提高临床科研水平,更好地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

文稿终审:附属第五医院 苗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