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管理学院教师热议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

稿件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5-25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25日电(通讯员罗萍)5月14-15日,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本次大会主题聚焦“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围绕人才培养主题,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方面工作作了详尽的报告,强调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管理学院教师密切关注学校春季工作会议,认真聆听校长的报告,深入学习报告精神,并围绕大会报告进行了热议。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毅芳:

认真学习了高松校长的工作报告,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充分感受到校长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高松校长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指出通识教育要实现的理念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引领未来?高松校长指出,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是我们所期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结合自身工作内容和特点,接下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深刻理解并做好“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自我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成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百年校庆献礼!

管理学院教授高级学术主任张俊生:

高松校长在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信息含量丰富,清晰勾勒出了学校新发展蓝图。让我触动最深的有三个关键词:激发、尊重、交叉。

激发学生、教师、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会议的主线。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的供给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院系办学活力的重要承载者。因此,激发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最为关键一环。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让不同系列的教职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通道,‘近者悦、远者来’”,充分反映了既要吸引增量人才也要关爱存量人才的思路,从而达到“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的良性求才育才效果。

高松校长的报告中阐述了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核心是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会议也提到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营造安心舒心才能专心潜心做大事的良好学术环境,体现了戒骄戒躁,坚持长期主义,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质,落实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决心。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学术研究方面,“交叉”二字多次出现在校长的报告中。“交叉学科”正式纳入国家学科目录,实质性的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国家行动。交叉研究为创新性解决瓶颈问题、困难问题提供了思路,为基础性学术研究和持续性创新夯实了基础。

管理学院教授陈宏辉:

认真学习了高松校长的报告后,我特别被“大学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这句话所触动。

作为一名有近30年教龄的高校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二者缺一不可。鉴于此,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大学教育就必须要把通识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尽量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生物、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等,尽力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本身的能力。青年学生精力旺盛,此时不学,更待何时?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把所学的通识知识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来。比如,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能用科学的思辨精神、开放的创新思维来理解各类成功、失败的企业管理案例,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务实的精神来迎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科技对传统管理学知识和管理实践的冲击。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用实际行动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

管理学院教授施卓敏:

通过认真学习校长高松院士做的大会报告,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报告明确为中山大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依托“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两条路径,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发展方向上,中山大学从规模化发展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确立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学校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都上了台阶,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高松校长适逢其时地提出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同心同行。

在发展路径上,高松校长紧紧围绕“人”这个中心,强调大学要回归育人根本。一方面,报告强调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报告强调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通过完善教师人事制度来激发教职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营造安心舒心才能专心潜心做大事的良好学术环境。“以人为本”方能务实笃行,行稳致远。

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晨:

通过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我更加了解学校未来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工作重点。高松校长指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是我们所期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同时,高松校长也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高松校长指出,“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是激发学生、教师、院系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师生更加专注学术、追求卓越的重要保障。

在学习春季工作会议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后,我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备受激励,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对于未来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未来我将继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每一位中大人共同努力,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卓晓坡:

高松校长在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的大会报告上提出中山大学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这样的人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我深以为然。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世界环境中,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有创造力、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学生,高松校长用十六个字阐述了人才培养理念,即“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我被“尊重选择”的理念深深触动,这体现了中山大学作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大学的人文关怀,对人才的尊重也是所有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础。希望中大学子能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挑大梁、当主角。

文稿终审:管理学院 谢曼华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