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丽副教授
5月14日上午,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拉开帷幕,高松校长作了“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报告。这份报告内涵丰富,气象博大,立意高远,方向明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才战略,把中大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实施了系列人才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构建良好人才生态需要丰富人才成长的平台,让人才看到这里有施展本领的舞台,有干事创业的氛围。高松校长的报告立足于党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才发展的重要思想,强调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第一战略,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流人才,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一新的人才战略包含许多亮点,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可说是“近者悦,远者来”这一理念。这一古雅而富于远见的表达,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强烈时代精神,在中大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应当是新时期中大大发展的基本遵循之一。
“近者悦,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第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显然,孔子强调为政的根本就是:近处的人民欢悦无怨,远处的人们慕名前来归附。以这样的理念治校、办学,无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赓续。一方面,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大辉煌的历史与传统。作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百年名校,产生了众多的大师、名家,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每个中大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近者悦,远者来”的坚实基础,也是它能够真正实现的保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近者悦,远者来”是难以想象的。这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中大人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之源。
“近者悦,远者来”,在使我们不忘中大历史的同时,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不断创新、快速发展的动力。“近者悦,远者来”,就是要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在为中大人才提供更高水平更广空间的同时,开放办学,更大力度地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创造更为开放、宽松的空间。近者与远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的人才环境,留住、用活自己的人才,招揽、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近者悦,远者来”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尊师重教。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松校长十分重视国际上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引进、教师聘任、评估晋升、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要求借鉴这些经验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松校长指出,要继续完善教师人事制度,激发教职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不同系列的教职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通道,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营造安心舒心才能专心潜心做大事的良好学术环境。
“近者悦、远者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规划已经制定,如何落实,也做出了部署。我们倍受鼓舞。作为中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也同时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理论宣传重镇。在校内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专业教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A,科研平台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形势与政策研究所、思想道德与法治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春季工作会议刚结束不久学院便召开会议,传达高松校长报告精神,对学习贯彻落实进行安排。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积极响应,努力工作,在“近者悦、远者来”中不断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稿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