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团总会计师黄亮
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于5月14日至15日在珠海校区召开。本次春季工作会议主题聚焦“人才培养”,校长高松院士作了题为“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会报告,提出要总结和传承中大文化,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以院系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学校体制机制改革,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加快财务转型,加强财务管理是基础。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一、 推动财务转型,改革优化财务体制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建立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GDP的挂钩机制。经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心。虽然近年来各方面对于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的财政投入增长迅速,但是对于实现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而言,投入资金仍显不足。要解决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需要发挥财务专业特点,做好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现阶段,各高校财务的两大核心业务是算账报账和财务监督,而在管理会计职能运用方面有待提升。基于此,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崛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一是推动智慧财务体系建设,推行票据电子化,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实时审核、实时报销、实时到款的报销信息系统。建立预算、资产、财务、人事系统对接,做到数据统一共享。通过设置标准,通过大数据对财务凭据进行审核,发现疏漏及时整改,将财务监督关口前移,真正做到“防未病”。二是对于信息化建设而“解放”的财务人员,可考虑建立“财务委派员”机制,让财务人员介入院系科研教学活动,发挥自身专长,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提供专业分析数据,为院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数据支持,真正实现“业财融合”。
二、 推动会计技术系列改革,激发高校会计人员活力
校长高松院士在春季工作会议中提出:让不同系列的教职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通道,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财务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而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则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作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有其独特的管理和发展制度要求和模式。建议建立会计人员争先创优、追求卓越的竞争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支持。
三、推动高校绩效理念建设,建立“中大特色”大学财务文化
近期,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征求意见稿)》,提出成本信息为高校及其内部组织机构成本控制、有关部门确定高校预算拨款标准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撑。高校需要强化成本意识,推动高校绩效理念建设。要让绩效理念在教职工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建立适应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财务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科研。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仅靠财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下左右协同,科学合理整合配置现有资源,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好钢用到刀刃上”,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充分财力保障。
文稿终审:产业集团 杨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