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10月18日电(记者余婷)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10月16日下午,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楼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与会人员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我校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余敏斌副书记在主持座谈会时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教师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感想和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童建军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要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夏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更多力量,立足中国实际,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孟凡刚指出,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让我们收获非凡自信。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持续奋斗。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副主委陈立用“时机、教育、统战、期盼”四个词归纳他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感想。16日上午,陈立教授与民盟中大南总支一起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他表示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张琪教授表示,在满怀欣喜、翘首期盼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回顾个人走过的十年,可以用“成长在新时代,感恩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无愧新时代”形容,也比从前更清晰地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今后将继续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为“健康中国”培养更多仁心仁术的“人民好医生”和“医学科学家”。
管理学院教授邹波指出,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教师,感受特别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到的一组组数据,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创新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理论。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肖仕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特别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种业相关团队,将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生物种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为国家现代种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力量。
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伍朝显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我们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忠诚、奉献、大局、系统、严谨、包容”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肿瘤中心主任、九三学社中山大学第二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邓艳红教授非常认真地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报告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作为一名肿瘤科的医生,感觉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将在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疾病防治体系以及攻克肿瘤方面贡献中山大学智慧。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结合自身学习经历,畅谈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感想。
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吴昊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深深鼓舞了他以及无数跟他一样的青年学生,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新时代中大学子必将以更加坚定的行动,回应党、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作为首位来自中国香港的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岭南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肖艾琳在2021年7月去到了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肖艾琳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部分内容。她表示今后将与在粤香港籍学生一起,坚定爱国爱港立场,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来自贵州省黔南州的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2级本科生徐芊表示,她的家乡在2020年顺利脱贫,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段脱贫记忆让她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感受更深刻。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闫中璇表示,新时代青年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
与会的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们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尤其是其中对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等工作的论述,为下一阶段工作更加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将立足岗位职责,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在座谈会上讲话
高松校长对与会师生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予了肯定,他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整体内容和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然后结合自己工作和中山大学的实际,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全校师生要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的丰富内涵,从整体上把握报告的内容,尤其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思考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思考如何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是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要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环境,汇聚世界一流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重要贡献。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