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的召开为国际形势带来了稳定性、确定性的重要信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看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晰路径。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实施路径,特别是将科教兴国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民生领域,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当下,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路径,已经深入人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以为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逐步开展。据此,公立医院各方面一直在不断改进完善。具体体现在就医流程不断完善、各项便民措施逐渐增加、诊疗技术持续创新,公立医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是近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公立医院中的“国家队”,始终牢记公益性使命,发挥国家高水平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方面,由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市对口援助汕尾的重点民生项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深汕院区”)于2021年5月在广东汕尾革命老区正式运营,该院由孙逸仙纪念医院全面运营管理。医院党政班子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深汕院区,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和医院品牌效应,举全院之力推进深汕院区发展建设,把党的建设融入院区重大决策部署全过程,全方位带动深汕院区快速发展。一年多以来,医院有超过100名医生长期驻点在深汕院区,同时,依托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招收了超过300名医生,其中半数以上的医生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扩充了医生队伍,逐步完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深汕院区入选项目名单。深汕院区的顺利运营,给粤东地区医疗卫生行业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也让粤东百姓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
此外,为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孙逸仙纪念医院先后对口支援省内外14家医院,积极开展“医疗、人才、管理”三位一体帮扶。在西藏,帮扶海拔5000米以上的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二乙医院评审,改变了仲巴县没有医院的历史;在新疆,连续多年派驻专家帮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五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发起粤疆同心医疗救治“结石宝宝”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在陕西,派出多学科专家驻点帮扶富平县医院通过了二甲医院复审,建立了放疗中心和盆底肌治疗中心,获颁陕西省医疗帮扶贡献奖;在省内,与69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帮扶协作关系,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党的二十大开启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孙逸仙纪念医院还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奔赴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送医送药送健康,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者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建设研究型医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水平同样也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2035年是孙逸仙纪念医院建院200周年,恰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重合。孙逸仙纪念医院提出到2035年,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
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孙逸仙纪念医院努力形成“临床—科研—临床”闭环产学研创新体系。坚持激励和引导全院医学科技人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临床诊疗实践中凝练和提出科学问题,努力形成由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路径,提升诊疗水平,回馈临床的闭环式、全链条产学研创新体系。
未来,医院还将继续打造高水平医工融合研究平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提出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完善产学研机制,实现从“临床—科研—临床”的闭环,并在政府指导下,成立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企业厂长“三长”融合的创新联盟。这一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公立医院更需要高素质人才传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公立医院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探索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主动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
孙逸仙纪念医院制定了“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医院党委会多次研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创新性推行“逸仙行政MDT”工作模式,带领多个职能部门以“联合会诊”形式对各专科人才队伍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导。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并开展培训,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推动党支部与专科共同做好人才引进政治把关,坚持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引育并重,坚持制度保障,坚持文化育人,多措并举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才推动发展,以发展汇聚人才。
过去的几年间,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属性持续加强,国家大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公立医院更要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将百姓的“救命钱”用在刀刃上。下一步,加强医疗行业的规范性,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做好基金的监管工作,就医流程的完善可以缩短百姓就医时间,也有利于节约医保经费。同时,公立医院还要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实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维护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公益性。
在新的发展阶段,孙逸仙纪念医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愿景。目标是提出原创性医学新理论,创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制定引领国际的临床指南共识,研发新药物、新设备、新材料,解决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以创新为核心手段,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医疗质量,推动医院高水平发展。
原标题:【党代表谈体会】许可慰:扩容优质医疗资源 助力医疗科技自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V3clGitHAgpxYdmG1ud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