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李丹燕)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审计工作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审计实践,全面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党委巡视、财务稽查等监督的贯通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
陈春声书记、高松校长出席2022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审计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审计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业务,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防范经济活动风险、监督干部廉洁履职、保障建设资金安全”的主体责任,用高质量审计监督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有效提高政治能力
审计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审计处党支部开展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入融合
审计处坚持处长办公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加强班子成员政治建设;高质量开展支部“三会一课”,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处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支部围绕“七个有力”,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引领下,全处人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高质量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如,2019年以来,牵头持续推动全校各部门落实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问题整改;2021年,严格落实校领导要求7个日历天内完成珠海校区重点基建项目造价审计,助力推进珠海校区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举全处之力,攻坚完成长期以来未移交学校档案馆的所有历史审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高质量完成教育部委托的审计项目等。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吸引优秀年轻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2019年以来,共有9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人已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审计处党支部多次荣获表彰。支部入选2019年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2018年、2021年学校先进党支部、2019年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4名党员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0年,支部全员参与的原创红色诗文作品《人民至上》,获得中山大学红色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
内外兼修,全面增强队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处围绕这一要求,建立健全并全面落实培训考核机制,持续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2020年4月,审计处制定“四个一”学习制度,全处人员每天自学一小时、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篇学习心得、每学期一次考核,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截至2022年底,已开展全处培训64次,撰写心得564篇,组织考核10次,全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达87.5%,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素质
二是加强审计文化建设。2021年起,审计处每月开展文明科室评选,激励科室创优争先;在办公室走廊和会议室布置审计文化墙,加强审计文化熏陶;专门开辟图书角,滋养员工精神生活;部门工会积极组织全处每天做广播体操、开展趣味运动会、举办集体生日会,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多措并举,努力打造“团结奋进、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审计文化。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审计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组织专题研讨,深化对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学习认识;优化审计流程,加强与被审计领导人员的沟通,减轻被审计单位迎审负担;加强制度宣讲,通过审计进点会、调研会、学校中层领导人员上岗培训会、学校职员培训会等宣讲审计制度,助力二级单位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服务职能,改版审计处网页,发布各类审计文书模板和问题解答,加强对师生的工作指引。
审计处党支部召开机关作风建设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国亚萍莅临指导
完善制度,有力夯实审计基础
2019年以来,审计处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作为每年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截至2022年12月,已出台各类制度共65项,其中校级制度12项、处级制度53项。同时,制定了覆盖各类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引。
校级层面,构建了以《中山大学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为第一层级;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审计等三大领域的审计实施办法为第二层级;预决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和结算等各类项目的审计实施细则为第三层级的制度体系。处级层面,构建了涵盖各类审计业务的从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底稿编制、报告撰写、报告报批、审计整改等全流程工作规范,以及包括处内议事决策、会议、人事、印章、资产、合同、档案等综合类管理规范的制度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审计夯实了基础,确保审计工作事事有依据、件件有流程。
审计处工程审计人员坚持开展现场审计,保障学校建设资金安全
改革创新,显著提升审计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岗位效能,审计处于2020年进行机构改革,设置专项审计科、经济责任审计科、建设工程审计科、综合管理科4个科室,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明确主体责任。
2020年5月,审计处不折不扣落实学校部署,创新组织方式,由委托外审转为全面自审,所有财务类审计、50万元以下建设工程审计全部由审计处人员开展自审。自审过程中,审计处不断完善审计内容,优化审计流程,有效提升审计效能,在推动学校各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项审计由预决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4个常规领域,拓展增加了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党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新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实现对学校重大经济活动的审计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开展“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全校138名中层领导人员开展离任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干部权力运行、提升二级单位内控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设工程审计涵盖概算与控制价审计、结算审计、合同及签证审计、招标文件审计、工程款支付审计、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建设资金安全。
二是审计周期明显缩短。通过提升队伍素质,完善审计内容,优化审计流程,加强项目管理,统筹推进项目等多种举措,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审计效率显著提升,项目平均周期大幅缩短。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自审以来,项目平均周期从150天缩短至30天,快速适应了学校新时期的事业发展需要。
三是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审计处积极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要求,大力发展研究型审计。审前阶段,充分学习政策、制度、案例和数据,通过调研分析确定审计重点,找准审计发力点;审中阶段,深入研究审计事项、问题、依据、定责、建议,提高审计底稿和报告质量;审后阶段,完善审计结果报送和运用机制,与校内党委巡视、纪检监察、财务稽查、行政督查等多种监督形成合力。
规范召开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
这五年,我们团结奋进,努力追求卓越;这五年,我们守正创新,审计提质增效。2018年以来,审计处共开展各类审计项目1065项,审计金额1402.68亿元,提出审计建议2780条,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新征程上,审计处全体人员将砥砺初心,勇毅前行,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更多审计力量!
文稿终审:审计处 顾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