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从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至今,5年来,中大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改革发展,综合实力倍增,稳步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方阵前列。
俯仰百年,山高水长。走向世界一流前列的中山大学,正在承担更多使命担当,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更多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与中山大学联合推出“追求卓越 迈步前列——中大这五年”栏目,讲述精彩故事,展示中大新貌。敬请垂注。
2月18日,作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1家基层医院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帮助基层推进泌尿外科“常见病不出县”。
近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医院建设和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我们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激发基层战斗力。”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该院高质量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标杆,引领高水平医院发展,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全力奋进。
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南方+:中山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医院取得了哪些关键性的成绩?
古小红:近年来,医院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医疗技术,取得肝、肾、心、肺器官移植资质。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总结验收,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1);与国家放射与治疗、代谢性疾病、老年疾病、耳鼻咽喉、肾脏疾病等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签约为广东省分中心。在以公益性为主要指标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2019年度列全国第30名、广东第3名。
医院在“十三五”之初提出了打造“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并牢牢坚持“四个面向”导向,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诊治技术规范突破,开展“顶天”基础研究和“立地”应用研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RNA医学、微创智慧外科等研究处国际领先地位,在自然指数研究型百强医院排名中,全国第4、广东综合医院首位。研究成果曾入选Science“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两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医院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续5年每年新增1名国家杰青,且均为共产党员,医院人才高地和高峰逐步形成。
南方+:党建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古小红:医院党委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学习党史与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起来、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愿景结合起来。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医院党委全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抓严抓细抓实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将党支部真正建成团结群众的关键、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医院党委定期走进临床科室开展“医院行政管理MDT(多学科会诊)”,给党支部和科室开出改进计划书,以党建引领,发挥科室决策小组和党支部作用,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和对科室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改进能力。
党建品牌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医院党委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卫健委评为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入选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先进党委。医院泌尿外科教职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
南方+:聚焦高质量发展,医院的未来增量在哪里?
古小红: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探索,迈入“十四五”新征程,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总结经验,凝练思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愿景。我们的目标是提出原创性医学新理论,创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制定引领国际的临床指南共识,研发新药物、新设备、新材料,解决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我们要以创新为核心手段,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医疗质量,推动医院高水平发展。
瞄准愿景方向“三步走”,到2025年,目标将医院打造成综合实力强大的现代化智慧型研究型医院,总体实力进入“国家队”医院先进水平;到2035年,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到2049年,将医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
当前,医院深汕院区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于2021年启用。花都院区争取今年内投入使用,海珠湾院区也动工在即,医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实现各院区同质化高质量发展,满足各区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南方+: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如何服务立德树人?
古小红:作为中国西医起源地、西医教育肇始地和孙中山先生学医及从事革命运动策源地,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院史,是中国西医发展史的缩影。医院发展横跨三个世纪,拥有独特的中国现代医学史和医院文化资源优势,这一文化脉络传续至今,传统深厚,禀赋非凡,兼济天下与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医院在新时代发展中强劲的内生动力。
医院党委注重传承、发扬医院优秀文化,以厚重的文化熏陶人、以高尚的文化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医院牢牢坚持“三基三严”教学理念,创新开展“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较早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创造出“名人情怀、名师传授、名家督导”的“岭南特色临床教学管理模式”。
我们坚持“三全育人”,通过整合院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加强医学史教育列入研究生入学第一课,组织举办面向学生的援疆援藏先进事迹报告,学生党员参与拍摄《信仰对话》、撰写《逸仙丰碑》等活动,扎实开展思政课程建设以及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