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以多院区发展新格局踏上新征程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23-02-27 作者:朱晓枫 通讯员:文朝阳 陈鋆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1 阅读量:

开栏的话:

从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至今,5年来,中大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改革发展,综合实力倍增,稳步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方阵前列。

俯仰百年,山高水长。走向世界一流前列的中山大学,正在承担更多使命担当,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更多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与中山大学联合推出“追求卓越 迈步前列——中大这五年”栏目,讲述精彩故事,展示中大新貌。敬请垂注。


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院区建设等方面成绩亮眼。这背后,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的有力支撑,是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肿瘤防治全过程的生动实践。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该院秉承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精神,催生了“同心、幸福、奋斗”的文化实践,探索了“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共同模式。在新起点上,该院将奋力在初步建成“三最一流”肿瘤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方+:过去5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效?

武少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目标;我们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是助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中肿担当;人才强院、科技创新是中肿推进世界顶尖肿瘤中心建设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通过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除了在鼻咽癌的诊治领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肠癌、肝癌诊治领域也取得国际领先的地位。近年来,中心在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卵巢癌诊治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专科诊疗能力国际领先,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均取得显著提高。五年来,中心获批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广东省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建设依托医院,荣获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点、全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等称号。

中心还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稳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三位,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获评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级,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学。

创新驱动推动临床转化,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南方+:在一系列成果背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是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院的?

武少新:近年来,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开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中大的附属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认真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探索“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共同模式,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举例来说,作为国内肿瘤防治领域的“国家队”,中心党委牵头组建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覆盖14省市65家医院;中心还通过高水平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营造患者放心、家属安心,省时省力的就医体验。

举例来说,中心内镜科师生党支部与手术麻醉科师生党总支部进行支部共建,快速在越秀院区全面推广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等舒适化医疗服务,大大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和舒适度。手术麻醉科师生党总支部与儿童肿瘤科进行支部共建,派出麻醉医师党员骨干,精准解决患儿放疗依从性差的难题。

越秀、黄埔、天河“三院区发展格局”

南方+:接下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在哪些方面发力,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少新: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目前我们的服务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优质医疗资源仍有较大缺口。为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部署了越秀、黄埔、天河“三院区发展格局”。

随着黄埔院区建成并投入运营,黄埔院区二期、天河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列入《“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以及位于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顺利奠基,医院将以多院区发展的新格局踏上新征程。

在广州的三个院区中,越秀院区服务能力稳健提升;去年10月奠基的黄埔院区二期项目计划在三年内扩增13万平方米,医疗服务体量将增加至1200张床位,推动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创新及成果转化高地;新规划的天河院区将建设成为以临床为导向的“升级版”研究型医院,在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同时,引育一批学术带头人,产出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科研成果。

作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输出医院,我们已向中肿甘肃医院派出了首批医疗专家,旨在全面提升甘肃省肿瘤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区域内肿瘤患者外转率,逐步实现“肿瘤患者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南方+:作为全国排名前三的肿瘤专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如何凝聚合力,不断向前奋进?

武少新:在“同心、幸福、奋斗”的医院文化引领下,“中肿人”因同心而幸福,因幸福而奋斗。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们也不断地为医院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具体来说,中肿新时代的同心文化涵盖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层面是我们与患者同心同向,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强化患者需求导向;第二层面是师生员工与中心事业同心同向,党建业务互融互促,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落实落地;第三层面是中心的事业和国家、民族同心同向,用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

我们还希望,通过努力让幸福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在精神层面,我们不遗余力打造医者的从业殿堂、员工的精神家园、患者的生命绿洲;在制度和行为层面,我们把握好制度与行为之间的核心要义,主动地将他律变成自律;在物质层面,打造最佳雇主绩效体系,营造幸福空间,为员工赋能。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奋斗文化在中心薪火相传。一直以来,中心力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院战略,发扬锐意进取、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

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开展科学前沿研究、优化专科布局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驱动肿瘤防控能力的全面提升,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争创世界级肿瘤医学重大创新基地、世界级国际肿瘤医学人才培养摇篮、世界性疑难肿瘤诊疗中心、国家创新药物/技术/装备的研发与转化基地。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27/c7401932.html?specialTopicId=7401932&enterColumnId=17460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