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敏:做“大公卫”追梦人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23-03-01 作者:夏敏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2 阅读量:

开栏的话:

从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至今5年来,中大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改革发展,综合实力倍增,稳步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方阵前列。

俯仰百年,山高水长。走向世界一流前列的中山大学,正在承担更多使命担当,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更多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与中山大学联合推出“追求卓越 迈步前列——中大这五年”栏目,讲述精彩故事,展示中大新貌。敬请垂注。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山大学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卫生学院获批成为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我有幸成为学院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亲历者和创造者。

新冠疫情使全社会都充分感受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但是在这场疫情中,公共卫生的声音不够,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教育中的一些短板与不足。

2022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批成为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作为院长,我和班子成员一直在思考,我们认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要落脚在人才培养上,落脚在公共卫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上。

这几年,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为抓手,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核心,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这五年,我们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事业发展。通过全链条制度设计从“人”(干部配备)、“事”(责任清单)、“考核”(考核评估)、“激励”(绩效分配)全链条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出台5个责任清单,保障事业发展不偏航、不走样。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头雁工程”,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党支部开展“对标争先”工作,领航基层党建。在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强“双带头人”培训,发挥“头雁”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学术发展不断推动党建的高水平进阶,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学院党委入选学校标杆院系党委,6个党支部入选学校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被推荐参评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广东省党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项;编写了9门本科课程思政案例集,实现了本科教材课程思政全覆盖。

这五年,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的跃升。大学是培养的是引领未来的人才,针对新冠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通过优化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形成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

通过优化预防医学核心课程、创设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建设虚拟仿真与技能实操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强化实践技能;通过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健康”理念;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跨行业协同育人,与广东省疾控、广州市疾控等多家单位共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复合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及依托“融创基金”优化师资引育机制、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推行教师双聘制度,培养“大先生”,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一套组合拳(课程、实践、师资)收效明显,其中“预防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公共卫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多门国家级金课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在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这五年,我们坚持“四个面向”搞科研,围绕国家和省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重大需求取得新进展——

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固优势补短板促交叉,建设国家级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科学研究创新平台,通过学科交叉推进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的新高地。

聚焦营养膳食与健康及慢病预防方面,凌文华教授团队和我的团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学术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瞄准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郝元涛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广东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建立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防治的示范区,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基于“环境健康”的研究基础,成立“双碳与公共卫生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职业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 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重点项目4项,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这五年,我们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在服务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中彰显中大公卫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师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抗击新冠疫情,为国家卫健委等提供多份疫情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广州市政府提供疾病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报告,以精准信息支撑国家、地方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郝元涛教授荣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我院的广州市抗疫流调志愿队荣获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奖。

营养学系发挥科研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倡导普及营养膳食,为民众铺就健康生活路径。制定了我国首个“中国居民膳食花色苷防治代谢性疾病推荐摄入量(SPL 值)”,写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山大学营养健康科普基地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妇幼卫生学系承担了教育部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广东省工作,对广州市近160万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监测,连续6年与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白皮书,为国家和地方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提供科学决策建议。

回顾过去,公卫人初心不忘;展望未来,公卫人将笃行不怠,做奋进新征程的担当者、筑梦新时代的笃行者、建功新发展的先行者!

【整理】马立敏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01/c7410371.html?specialTopicId=7410371&enterColumnId=0&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5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