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我们这五年】历史学系(珠海):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新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稿件来源:历史学系(珠海)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颖)历史学系(珠海)成立于2015年10月,全系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6人,在校本科生284人,硕博士生76人。五年来,历史学系(珠海)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与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成果不断提升。


加强政治引领 以党建促发展

历史学系(珠海)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系实际和学科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通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教职工大会、学生班团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同时,深度挖掘党史校史资源,组织师生走入云南澄江、韶关、汕尾、江门等地追寻红色足迹,承办学校党史知识竞赛珠海校区预赛,指引师生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校情。

2018年,师生党员赴广州参观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2021年,承办中山大学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珠海校区预赛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在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强警示教育,让每一位教师知准则、守底线,努力学习和践行“为人师表”,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强化学生思政工作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开展“党员给新生的一封信”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1年,举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报告会

2022年,师生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废改立”,5年来累计制定修订各类规章制度近100项,为学系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年来,历史学系(珠海)党组织从直属党支部逐步壮大发展成为党委,截至2022年底,共有党员109人,其中教职工党员18人,本科生入党申请比例达71%。党建成果获得较大突破,2021年师生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荣获中山大学2021-2022年度“对标争先”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汕尾市红色革命历史考察学习”活动获2021年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1名“百人计划”副教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2年,历史学系(珠海)入选学校第一批“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明确学科定位 推动科学研究

历史学系(珠海)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在保持历史学各一级学科完整性的同时,侧重世界史一级学科,重点发展世界古代史、欧洲史、海洋史、环境史、科技史等方向。与历史学系合作制订了《中山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方案》《中山大学中国史学科建设方案》等发展规划,形成错位发展、学科优势互补的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中国史一级学科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5。5年来,共举办30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包括“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第七届中国史研习营”等重要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各高校优秀学者举办优质讲座计150余讲,在为师生提供良好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引进和培养了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史学者,助力学科发展建设。

教师队伍以全球化的视野聚焦前瞻性问题,科学研究成果斐然。5年来科研经费年均增长53%,共获国社科项目立项24项,其中重大项目立项2项,国社科一般项目等22项,在学校文科院系中成绩突出。同时,紧扣重点发展学科方向,出版了《全球视野下的科技文明与海洋文明译丛》《湖南江永碑刻集初编》《南岭历史地理研究》《中国运河志·城镇卷》等著作,其中“南岭历史地理研究丛书”在学界反响很大,已形成学术品牌。

2019年,承办2019-2023广东省本科高校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9年,承办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

2019年,承办第七届中国史研习营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洋文明与科技文明》王玖玖,邢鑫编(左图)

《国史家事:❬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吴滔著(右图)

深化教学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

历史学系(珠海)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力图培养出具有扎实功底和全球史观的史学家、具有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一方面重视欧洲古典语言等史学基本功的训练,以拉丁语、古希腊语、第二外国语以及专业英语训练为重点,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程,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参观实习、课程实习、暑期田野实习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历史学野外调查、理解史学研究范式的教学特色。

举办教师学术沙龙

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经验分享会

2018年,2016级学生赴埃及进行田野考察

2021年,2019级本科生前往韶关开展田野考察

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本科一年级由学业导师制和课程导师制结合培养;本科二年级开展田野实践课程训练;本科三年级开展师生学年论文一对一指导;本科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落实学术水平提升的培养机制。同时,重视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和学风建设,开展领导班子巡课以及督导工作,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近5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李嘉欣同学荣获“首届全国世界史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论坛”二等奖;2020年,2018级五名本科生获第五届“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主赛单元与专项单元一等奖、陈琪丰同学获第十二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三等奖;2022年,侯的同学获第十三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

2020年,历史学系(珠海)迎来建系以来第一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2020-2022年,本科生升学率从48%增至58%,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研究生升学就业率为100%。本科生国内升学集中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专业去向涵盖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等,2022届3名本科毕业生同时成功保研升学到北京大学,在历史学专业学生中尚属首次。

凸显专业特色 打造品牌项目

历史学系(珠海)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品牌活动,弘扬学科文化魅力。推出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学业辅导项目,安排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业导师。近5年来,学业导师带领学生每月一读,开展导师组座谈、参观考察与家乡寻访等活动,引领学生开拓新的史学研究思路,坚持以读书为本,立学立身,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8年起,重点打造“中西古典文明节”品牌活动,相继开展“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初曙”“文明的薪火”“文明的互鉴”“文明的纽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世界文明与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丰富涵养,在学科交叉浪潮中坚定史学本位,已逐步成为珠海校区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2022年大三年级同学参加大创项目的比例达60%。组织学生赴广东省各地进行社会调研和乡村支教,培养学生胸怀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引导其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群众。

2018年,系学生队伍获“中山大学2018暑期三下乡校级优秀实践队伍”称号;2020年,系团委获2019-2020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团委;2022年,系学生会“半盏闲情,心种阳光”健康教育活动获评“我为同学做实事”学生会精品服务项目。

2019年,第二届中西古典文明节“罗马邂逅长安”知识竞赛合影

2022年,第五届中西古典文明节开幕式合影

本科生开展公益课堂志愿活动

历史学系(珠海)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响应新文科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新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和学派,为服务新时代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历史学系(珠海) 张东蕙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