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黄睿君)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极地深远海,2017年5月19日,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定位于珠海校区办学。
五年来,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秉承“逐梦海洋,装备筑路”的发展理念,矢志不渝将学院建设成为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引领高端海洋装备发展的新高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中山大学海琴3号楼-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党建引领促发展
五年来,学院党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念根基,创新工作举措,形成“推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营造团结协作氛围、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的4个“推动”的海工党建工作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019年成功入选“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培育建设名单并通过验收。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将“党建促业务”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联合党日活动为契机搭建校内外、企业间交叉合作交流平台,交流活动获得学校“最佳党日”表彰,团结协作的海工文化深入人心。
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一行调研学院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谱新章
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主责主业,以“筑海之路,育工之将”育人理念,构建“学院-教学研究部-研究团队”三级组织架构,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山大学水下机器人”研究学社,打造本科生“海创空间”,建设工程实训中心,探索小班教学模式,利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平台开展实践实习,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海工英才。
目前,学院共有本科生310人,研究生186人,毕业生广受行业好评,学院学子在多项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展现青春力量。2022年,学院获评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和优秀研究生会,首获“大满贯”。
学子风采
丰富的专业实践实习活动
师资队伍添新彩
五年来,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汇聚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工领域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工69人,快速形成了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育用留”全链条打造聚才汇智高地。坚持“以才引才”,成功举办首届“海路”青年学者论坛;打造“海”心系民教职工系列培训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统筹规划发展路径,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并重,为学院组建科研大团队、申请大项目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学院教职工合照
国内知名水声专家李整林教授加盟学院
科学研究准航向
学院面向国家需求,瞄准一流水平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重点部署“智慧船海工程、水声信息与海洋机器人工程、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三大研究方向,形成规模化交叉创新队伍,充分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五年来,学院建成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公共平台及科研团队实验室,“海路通”高性能计算集群和深海压力舱正式启用,智能化拖曳水池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同时依托“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极地”号等大型科研平台,学院构建“数值仿真-水池实验-近海海试-远海海试”四位一体研究体系,科研活力竞相迸发,现已形成中大海工学科的后发优势与研究特色。学院已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重大仪器项目,具备大型项目实施能力,各类项目总经费过亿元;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回淤专题攻关”集体特等功1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学院牵头承担的“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调查项目”于 2022年3月16日圆满完成了海上调查任务
首期“海路论坛”邀请到蒋兴伟院士作主题报告
“海路通”高性能计算集群
五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验平台初具规模、科研活力竞相迸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海工五载筑梦路,向海图强再扬帆。我们将以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姿态,锚定目标,凝心聚力,携手前行,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文稿终审: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赵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