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走进连州丰阳

稿件来源: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6-05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郑健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5月27日至28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政务学院”)赴连州市丰阳镇走访调研、开展社会实践,并举办“中国之治:叙事·对话”第五期,切实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活动由中共连州市委组织部指导、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主办、连州市丰阳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承办,政务学院师生一行60余人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开展沉浸式“田野里的思政课”。

“中国之治:叙事·对话”——人才引育用留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政务学院以“中国之治:叙事·对话”项目为平台,持续邀请治理一线领导干部、产业界领导者,聚焦典型治理故事,将其回顾式演绎、还原于大学讲坛。

本次“中国之治:叙事·对话”首次将现场搬到县域乡野。活动重点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中山大学与连州市“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服务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水平,组织了连州市丰阳、瑶安、东陂三镇干部联动,面对面与中山大学师生和连州市“雁归”大学生、志愿者等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话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活动邀请了连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心怡,中山大学派驻连州“百校联百县兴千村”乡村建设服务队队长、大富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俊,连州市丰阳镇党委副书记梁国栋,丰阳优品电商中心总经理张帮岐作为主讲嘉宾,政务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李棉管副教授、练宏副教授担任对话嘉宾。嘉宾们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基层人才就业政策、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产业品牌经营等乡村振兴的多方面内容展开对话。

“中国之治:叙事·对话”活动现场

黄旭俊书记介绍了党中央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广东省乡村振兴的三大目标与工作机制,结合丰阳镇产业、人口、面积、脱贫情况等内容,详细讲解了近几年中山大学在丰阳镇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绩。

随后,政务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致辞。他表示,本次“中国之治:叙事·对话”是首次把课堂搬到田野乡村上来的新尝试。本次“叙事·对话”以连州的经验为样本,旨在通过对话揭示地方发展与人才工作的关系、治理逻辑与机制,促进关于地方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在对话环节,李心怡部长推介了连州市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连州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为推进“雁归计划”、“一人一策”等人才优惠政策出台的具体措施。黄旭俊书记结合在丰阳镇驻镇帮镇扶村的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对基层人才工作的理解,呼吁和号召广大青年加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下乡返乡兴乡,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梁国栋副书记介绍了丰阳镇近年来 “五大振兴”工作成效和丰阳镇人才工作的相关情况。张帮岐总经理分享了自己在连州创业的故事,寄语在场青年学子投入乡村的广阔天地,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李棉管副教授和练宏副教授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人才留用、产业品牌经营等要点提出问题,4位对话嘉宾结合自身一线经验与具体案例,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难点和堵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人才因素,共同探讨专业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理解与把握。

在现场互动环节,与会青年人才纷纷发言,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人才及产业的连续性、工作队与镇政府如何形成合力、补短板与谋发展如何权衡等方面提出问题。嘉宾们结合在基层一线多年的实践经验逐一回答。他们强调,尽管乡村人才工作面临着复杂的治理情景,但在县镇党委领导、顶层设计保障、农业农村局业务指导、帮扶工作队员的积极参与下,乡村振兴的人才工作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事业蓬勃发展。

活动最后,政务学院党委书记罗晶为主讲嘉宾颁发了活动纪念牌。

嘉宾合影

调查研究:如何激活乡村人才振兴

政务学院师生与当地驻村干部、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和培养进行深入座谈。与会人员积极出谋划策,为连州市乡村振兴做规划、出点子、找门路,共同探讨如何盘活乡村振兴人才本土资源,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积极搭建人才聚集平台,组建科技服务团队,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支撑、推动、助力乡村振兴。

座谈调研

传承红色基因 缅怀革命先烈

追随革命烈士的足迹,师生们瞻仰梁家水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中长眠着梁家水战役中壮烈牺牲的22名英雄。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缅怀先烈。大家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缅怀革命先烈

深入了解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在畔水稻虾综合养殖基地,师生们考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畔水村坚持“以粮为本、一水多用”,形成了复合型兴农生态系统,在传统水稻田中新增了特色水产养殖,且动植物天然特性的配合也将构建起更加绿色的生态循环。畔水村一方面通过引入科学、先进的现代养殖技术与模式,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人、村委会、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及消费者形成五位一体的合作发展模式,盘活农村资源,真正实现富农户、旺农村。

参观畔水稻虾综合养殖基地

丰阳优品电商中心总经理、学院2010级校友张帮岐详细介绍了“丰阳四色”电商中心项目,并结合个人的农村基层经历分享了感悟。他认为发展乡村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指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观丰阳优品电商中心

感受劳动价值和丰收喜悦

学院师生走进南岭珍羞茶业有限公司调研学习,感受连州丰阳“高山茶”与劳动者“炒”“揉”“烘”“装”手艺相碰撞而产生的特殊魅力。在阵阵茶香和欢声笑语中,大家收获了满满两筐茶叶,并深深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丰收的喜悦。

亲手炒制茶叶

“政产学研”新时代思政大课堂

政务学院党委书记罗晶表示,这次连州丰阳之行,是学院党委精心策划的新时代思政大课堂。同学们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劳动实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参与“叙事·对话”等方式,亲身体验真实的“中国之治”现场,把在课堂书本上学习的理论与治理实践紧密相连。在丰阳的青山绿水、农田虾场、古道驿站、电商直播间,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讲深、讲透、讲活。未来,学院将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

集体合影

政务学院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模式,确保主题教育抓实抓细、落地见效。本次活动围绕“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带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情境,鼓励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刻苦钻研,以谦虚谨慎务实的作风投入学习和生活,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做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和维护者。政务学院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田野思政”元素,不断创新高质量公共治理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文稿终审: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罗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