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丹丹)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领师生持续深学细悟笃行、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月26日至28日,法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云南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在昆明、澄江两地进行参观考察、校史教育、普法宣传、交流调研。学院党委书记梅成达、党委副书记肖楠、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聂立泽教授、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杨小强教授、梁丹妮副教授、廖艳嫔副教授、邓伟助理教授、徐璐博士后、团委书记熊琳、党务秘书林丹丹、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27人参加了此次云南之行。
西迁旧址访先贤,澄江故地忆校史
云南之行期间,师生们分别前往中山大学及法学院澄江办学旧址、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等地参观考察,在实地参访中强化党性教育,赓续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
法学院师生在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层青阁合影
“1940年中大迁离时,赠与旧城人田贵先生桌椅一套,田先生言:‘馈赠物品的是法学院一位姓金的教授’”。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层青阁里,一套久经风霜的桌椅见证着中大与澄江的历史情缘,更维系着法学院与澄江的深厚情谊。1939年初,抗战烽火遍布中华大地,国难校难当前,中大师生几经辗转来到千里之外的澄江土地上,或借用古庙寺院、或自制简易茅舍,因陋就简地在滇南山城开始了近两年的开学复课之旅。纵使条件艰苦,师生们因地制宜,以向上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同时还为澄江当地移风易俗、发展经济和完善医疗服务等提供助力,造福当地百姓。
来到法学院办学旧址玄天阁、兜底寺、三教寺,听当地干部讲述着那段艰苦办学的历史,学院师生们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大人颠沛离乡、西迁澄江,为民族精神的维系、科学知识的传承和人文传统的存续上下求索;八十余载后的今天,法学院学子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续前往澄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将青春与热爱播撒在澄江这片热土;而更多的新时代中大法律人自当传承红色基因,肩负时代使命,在法治国家建设的道路上展现法学院师生的风采,走好这条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
层青阁中陈列的桌椅
玄天阁门口的石碑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一砖一瓦、一纸一字都在述说着先辈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辉历史。踏入铁皮屋顶的简陋教室,陈岱孙先生“停课赏雨”的艰苦往事历历在目,冯友兰先生“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闻一多先生“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的慷慨陈词难以忘怀……抗战烽火岁月里,西南联大师生历经艰辛苦难,坚持办学治学,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用热血铸就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重温这段峥嵘岁月,联大师生刚毅坚卓、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法学院师生承先贤之风骨,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成为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师生参观西南联大旧址
普法宣传办实事,实干笃行显担当
为推进主题教育落实落细,在民法典颁布三周年、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之际,法学院师生突出实践导向,践行服务宗旨,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面向澄江市“法律明白人”、澄江市民、云南大学学生等多个群体,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民法典,覆盖人数600余人次,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为促进西部地区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中山大学法学院与澄江市委政法委、澄江市司法局、澄江团市委联合举办“普法进基层,治典入民心”主题活动。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教研室主任杨小强教授面向澄江市200余名“法律明白人”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用《民法典》规定调解等多个方面作专题报告,并引入多个经典案例,明确了法治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聂立泽教授应邀为云南大学法学院学生作“单位犯罪:从规范、理论到合规的多维解释”主题讲座,阐述全球单位犯罪的立法现况与立法理念以及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渊源与变迁,分析我国当前单位犯罪的立法情况与司法运用现状,总结当前我国单位犯罪理论的争议性问题。
杨小强教授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
聂立泽教授作主题讲座
中山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青年研习会、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云南大学法学院学术型硕士第三党支部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普法青年说”主题活动,法学院博士生封明坤、陈尔博分别围绕“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民法‘典’亮生活”主题,面向云南大学200余名学生展开宣讲交流。在澄江期间,法学院学子前往澄江法治公园,面向当地市民开展普法活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土地管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制度规范,通过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把民法典涉及的法律知识带到群众身边,活动中发放了普法宣传册100本及其他各类法律法规宣传册300册。
主题教育普法青年说
法学院学生面向澄江市民开展普法宣传
调查研究强本领,学思践悟展新风
云南实践活动中,法学院党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调查研究带进西部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具体情境,以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深入开展调研,以期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引导法学学子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5月26日,法学院一行前往云南大学法学院交流调研。在云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高巍的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云南大学校史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了解云南大学扎根边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积极贡献。随后,法学院党委书记梅成达、党委副书记肖楠及教师代表就人才培养和服务西部主题与云南大学法学院领导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梅成达书记表示,中山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扎根祖国大地,鼓励师生走出校园、走入基层,积极选派优秀法学学子赴一线开展支教工作,不断为西部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巍书记表示,中山大学是部省合建支持云南大学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希望双方基于两校良好合作基础,以此次参访调研为契机推动两院之间合作交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方就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支教服务、校际交换、学生升学深造、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参观云南大学校史馆
与云南大学法学院交流座谈
当天,师生们还前往校友企业友脉控股集团与部分在滇法学院校友座谈交流。中山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友脉控投集团创始人和志勇校友与师生们分享了工作经历和创业故事,施精卫、黄冠、任昊、董文佳等法学院校友分享了在检察机关、国企、律所等单位的工作体会,大家忆起在法学院的学习生活,纷纷感念母校和母院的培育之恩,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学院培养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法治人才建言献策。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专业所学回馈社会,也激励着众多在校学子追求卓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学院教师与校友合影
此次云南昆明、澄江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中,法学院党委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地生根。学院师生重走先贤西迁路,赓续红色血脉,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普法实践助力法治建设,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未来,法学院党委也将引导广大师生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持续奋进、笃行不怠,以主题教育成效切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文稿终审:法学院 梅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