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附属第六医院深化科研和成果转化合作,名家共话高质量发展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6-1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6月10日电(通讯员戴希安、谢锦琦、乐虞莹)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高质量医学创新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医学创新中举旗定向的主体、主导、主帅作用,深化科研和成果转化合作,加快提升协同创新“全链条”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6月5日下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系列揭牌仪式、高质量医学发展名家论坛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国强院士,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迎军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旭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洪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张泽民,广东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医界、学界、企业界的代表,兄弟医院领导,媒体朋友,附属第六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师生员工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仪式上,与会领导、专家分别为“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岛研究型医生创新转化空间”“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四部委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临床示范医院”等4个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进行揭牌。

高松校长致辞

高松校长介绍了中山大学医科的历史和学科布局,去年11月学校成立医学部,旨在进一步促进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提高中大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此次共建的“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有机整合了中山大学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临床优势以及生物岛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关键临床问题。他表示大学和附属六院将以此次校地合作为重要契机,主动响应地方和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合作项目、共建平台和成果转化等多形式构建起紧密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产出高质量成果。未来要继续瞄准医学科技前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中六力量”,注入“中大智慧”。

“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发论文,更要转化为产品和技术,让患者受益。”文卫平院长表示,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围绕消化系统肿瘤、炎症免疫疾病和生殖医学相关疾病的全周期综合防治、全链条诊疗,立足解决临床生物材料应用、疾病早期诊断、创新药物研发等“卡脖子”技术难关,面向国际前沿领域开展新技术研发。该平台将有机串联临床需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将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高效突破产学研合作创新瓶颈,为攻克临床疑难重大疾病提供技术支撑和成果源头。

系列揭牌仪式后,以“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为主题的高质量医学发展名家论坛顺利举办。会议特邀多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作主题报告,3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高质量医学发展。

名家论坛现场

其中,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院长王迎军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国强院士,广州实验室徐涛院士,北京大学张泽民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北京大学白凡教授就相关专业作专题报告。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场下专家就各环节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亦是“十四五”期间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词。此次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系列揭牌仪式和高质量医学发展名家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基础,探索谋划了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附属第六医院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对标高水平公立医院集创新链、产业链和应用链于一体建设,持续推动打造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研究型医生培训等功能的医教研产公共平台,使临床需求、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有机串联,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携手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坚实、更可靠的保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附属第六医院 李汉荣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