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大气科学学院以高质量调研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

稿件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6-1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朱晓丹、程子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气科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教材建设等内容,合理制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组建调研小组,于5月中下旬分别前往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天文台及兰州大学、北京大学进行调研交流,推动调查研究工作抓紧抓实,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深化交流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

5月18-19日,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卫东,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综合业务部主管叶玮茵等一行赴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天文台调研交流,学习人才培养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5月19日上午,于卫东作为中山大学访问香港科技大学代表团成员,在校级座谈会上作了大气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介绍,并提出了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推动大湾区学生海上实习等合作建议。

5月18日上午,学院调研小组与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开展调研讨论会。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研究实验中心主任刘振钧教授、海洋科学系刘红斌教授等详细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的基本情况,于卫东介绍了大气科学学院主要情况,分享了人才培养的经验。双方对未来共同推进大科学计划、联合开展公众海洋科普活动等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会人员合影

5月18日下午,学院调研小组赴香港天文台调研,实地参观了历史馆、天气预测总部、天气节目录影室和户外气象仪器。

参观户外气象仪器

随后双方开展调研讨论会。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柏纬介绍了天文台的历史、业务和当前开展的气象研究情况。于卫东介绍了“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气象探测的先进装备和科考能力,以及当前大气科学学院依托“中山大学”号所开展的思政建设和科研活动。

参会人员合影

学习兄弟院系优秀经验,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5月29-30日,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杭建、党委副书记游顺勇、气象学系主任简茂球、海洋科学系韦骏教授、空间与行星科学系郝永强教授、党政办主任利佳瑶等一行赴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开展调研交流,学习兄弟院系关于人才培养的特色举措和先进经验。

5月29日上午,杭建、游顺勇及简茂球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就大气学科的课程设置、研究领域、就业前景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前沿领域研究、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研究生招生宣传

5月29日下午,调研小组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开展交流座谈。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副院长杨毅、副院长葛觐铭、党委副书记黄瑜和相关老师出席了座谈会。

田文寿代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自1958年立院以来师资队伍、科研项目等的发展情况,重点分享了学院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经验和成效。杭建从学科发展历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及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座谈会现场

随后,黄瑜、游顺勇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学生工作基本情况,并就大思政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等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

双方就大气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等事宜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均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深化合作空间,在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携手并进。

5月30日下午,调研小组来到北京大学调研交流,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主任林金泰教授、胡永云教授等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杭建指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科历史发展悠久,自2015年建院以来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同时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平台优势,丰富实践学习项目,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林金泰介绍了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亮点,并重点介绍了学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学生培养中的国际交流合作、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成效等。他表示,人才是支撑未来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北京大学座谈会现场

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工作特色做法、学系设置、第二课堂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进一步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加强交流合作达成共识。

大气科学学院党委通过系列高质量调研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兄弟院系的交流,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为大气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提供了有益借鉴。接下来,学院将全面梳理总结兄弟院系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际,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育人体系建设,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大气科学学院 郑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