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主动作为办实事 爱心帮扶暖人心——中山大学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援助帮扶活动

稿件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7-03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罗妙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大学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主题教育同服务地方、助推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6月12-14日,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中山大学高水平艺术团师生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录制《音乐公开课》,开展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以艺术之美助力乡村振兴。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带领学校附属医院及学生支教团队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援助帮扶活动,通过健康体检、义诊、知识科普、支教和物资捐赠等方式,将科普知识传递到当地校园,将高水平的诊疗送到凉山州人民家门口,实实在在助凉山州乡村振兴一臂之力。


物资捐赠: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

6月13日下午,中山大学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捐赠物资仪式在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中山大学投入1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向喜德县捐赠药品、眼镜、书籍、玩具、文体用品、实验道具等物资一批,用于支持喜德县医疗、教育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副校长谢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培养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陈春声书记代表中山大学向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捐赠物资

中山大学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捐赠物资仪式

医疗帮扶:将高水平诊疗送到凉山州人民家门口

中山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凉山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派出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内著名青光眼专家余敏斌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骨科专家戎利民教授等组成的医疗队,赴凉山地区开展医疗帮扶活动。根据当地实际需求,中山大学医疗队围绕临床实践展开一系列带教查房、现场义诊、培训讲座等工作,因地制宜助力解决当地医疗卫生难题,促进当地医疗水平提升,为推进喜德县乡村振兴贡献中山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医学知识讲座

为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当地医疗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观念,中山大学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了医院管理能力提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科学用眼等系列讲座。

校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为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开展科学用眼讲座

免费医学验光

中山大学心系当地群众眼健康,关心关注当地学生视力情况。6月13日下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为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开展免费医学验光服务,以规范、完整的验光过程对六年级学生眼睛的屈光状态进行全程、全面检查和评估,共同守护学生眼健康。

校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为当地学生检查眼睛

临床带教查房

为切实提升当地医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6月13日至14日,中山大学医疗团队前往喜德县人民医院,分为五组(妇产科、骨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眼科)同时开展临床带教查房。中山大学医疗团队为喜德县人民医院医生进行了现场示范指导,结合病例特点与当地科室医生展开深入讨论,并分享了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治疗理念,帮助当地医生拓展临床思维能力。

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带教查房

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带教查房

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在喜德县人民医院

义诊活动

6月14日,来自中山大学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妇产科、营养科全科、眼科的10名医生前往喜德县彝欣社区卫生站,为喜德县彝欣社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中山大学医疗专家耐心询问当地居民的身体状况,就当地群众咨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提供有效的治疗建议及健康指导。

医疗专家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

医疗专家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

医疗专家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

医疗团队在喜德县彝欣社区卫生站

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以艺术之美助力乡村振兴

在《音乐公开课》的艺术盛宴中,中山大学师生为思源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历史、舞蹈、艺术、体育、绘画等多姿多彩的小课堂,并进行了专业的艺术展示。手持竹尺,聆听彝族竹制口弦的奇妙音韵,感受竹子在西南文化中的意义,体悟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谢湜老师给同学们分享的《竹子的故事》,通过展示竹与中国人的文化渊源,鼓励小朋友们要热爱中国的文化,积极探索人类的文明。在李燕老师的舞蹈小课堂上,同学们以翩翩身姿舞动,感受舞蹈的神奇魅力,她们的心灵在舞动中得到了滋养和启迪。奥运冠军罗微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了跆拳道下劈动作,鼓励同学们用跆拳道精神迎接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张海庆、韩闻赫、彭建楠、阮明圆、王佳佳五位老师引领同学们融入美声、二胡和手风琴的音韵之中,汇聚成一曲动人的合奏,如天籁之音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赵福利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马德堡半球、水火箭和静电球实验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姚友毅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挥洒着五彩斑斓的颜料,绘制出童话般的梦幻世界。钟一彪老师、杨小柳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中山大学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为当地孩子带去美育滋养、提升审美素养。在艺术的殿堂里,学习与美的交织,点燃了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让他们在音符和色彩、科学与文明的交织中自由飞翔。

据悉,中山大学专门成立了“雅艺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推动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推动美育进乡村、文化进乡村,以乡村美育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师生与当地学生合影

师生在《音乐公开课》节目录制现场

谢湜老师分享《竹子的故事》

李燕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舞蹈课堂

姚友毅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绘画课堂

钟一彪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

杨小柳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

罗微老师讲授跆拳道动作要领

赵福利老师讲授物理科普小课堂

教育帮扶: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当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山大学以支教作为重要抓手,用优质教育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6月14日下午,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物理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分别走进喜德县中学和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为当地学生带来生动丰富的书法课、音乐课、普法课、物理课和英语课。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学生还面向思源实验学校小学生开展“物理启蒙小课堂”,现场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并讲解趣味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和知识,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到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物理学院学生开展“物理启蒙小课堂”

物理学院学生开展“物理启蒙小课堂”

物理学院学生开展“物理启蒙小课堂”

研究生支教团学生讲授英语课程

研究生支教团在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

在本次援助帮扶活动中,中山大学主动作为,倾心倾力,通过与凉山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坎里,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切实以服务乡村振兴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文稿终审:党委学生工作部 钟一彪

校团委 杨小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