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柳翠嫦、陈思静、张嘉斌)最近,很多同学发现校园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食堂外的水龙头水压变小了,一打开再也不会被喷一身水了。
走廊里的灯变亮了,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实验室的垃圾桶多了些,有害垃圾清理得更及时了。
这些细微的变化源自于“接诉即办”服务平台的上线。5月,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办好办实师生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提升师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校开通了“接诉即办”服务平台。一条条建议通过平台“流向”学校各部门,饱含着师生群众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热切关注和对美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向往,让立德树人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同时也鞭策学校各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有一办一,筑牢服务师生“暖心桥”
“榕园饭堂很多筷子都是弯的,影响正常使用……”“希望恢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电瓶车的正常运营……”
自5月12日平台运行以来,全校有219余人次师生群众到访平台,提出了49份诉求件,面向12个职能部门和院系共移交转办49份诉求,目前已办结43个问题,平均办结周期仅为48个小时。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平台“探针触角”作用,把握关键精准发力,分门别类梳理诉求,形成诉求清单,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反馈,以线上线下快速响应、处置、反馈、解决、回应师生群众诉求,切实做到 “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解师生之所难”。
作为办实事、解民忧的重要抓手以及师生诉求促进校园治理不断完善的有益尝试, “接诉即办” 架起了服务师生群众的“暖心桥”,体现了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时为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和整改整治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整合聚力,优化内部治理“工具箱”
“接诉即办”,关键在办。在运行机制上,系统建立起了“专人负责”“首接负责”“精准派单”“限期办结”“及时反馈”等机制,统筹协调赋能一站办理,形成了从“诉求接收”到“协同办理”再到“办结反馈”的“治理闭环”,确保“一个平台接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
自平台上线以来,转出去的每一份诉求都得到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和迅速响应,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护理学院举办座谈会,党委书记通过和提出诉求的学生面对面沟通,回应了学生的关切。总务部工作人员带着专业仪器对相关噪音值进行检测,科学监测教学楼的噪音。产业集团对食堂水龙头水压进行了调整,让前来洗手的老师和同学再也不用被喷到一身水。能处理的第一时间处理,无法处理的也列入长期办理事项,并将办理进度及时反馈,真正做到了“师生无小事”。
“接诉”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驱动力,“即办”促使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尤其针对常见性、周期性的问题,可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建章立制,强化主动治理,做到未诉先办,在源头治理上惠及更多师生群众。
共建共享,画好推动发展“同心圆”
作为凝聚师生、引导师生、服务师生的重要平台,“接诉即办”进一步畅通了师生与学校的双向沟通渠道,激发了师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为学校的建设管理建言献策,逐步形成“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性循环,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通过汇总梳理解决校园治理中堵点痛点难点,“接诉即办”调动了师生参与校园共建共治,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互动、和谐共创”的良好局面,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画得更大更好。
一个个诉求、一张张清单构成了一幅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画卷,彰显了学校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提升师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程中的决心与诚意。
文稿终审:党委办公室 范元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