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的经济学分析

稿件来源:岭南学院 编辑:侯越、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8-0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郭凯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在全球竞争格局演变中率先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将为中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事实上,回顾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生产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依次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而资本深化带来的机器换人趋势贯穿始终。作为新一代战略性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三次工业革命通用技术是有本质区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把机器由主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变革为主要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从而启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迈入数字经济的新经济形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郭凯明教授、王钰冰博士生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龚六堂老师合作的论文《劳动供给转变、有为政府作用与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于2023年6月在《管理世界》发表。



论文指出,如何成功开启人工智能时代,不仅是通用技术创新的科技性问题,而且也是通用技术应用的经济学问题。人工智能推动了机器由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变革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主要替代人的脑力劳动,而附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是被配置在脑力工作任务中还是被配置在体力工作任务中,就依赖于一定的经济技术结构特征。虽然劳动供给转变和机器应用都会加速生产过程的机器换人趋势,但机器是换了脑力工作的人还是换了体力工作的人,才是经济是否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志。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论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刻画了机器和人在不同生产部门合作从事脑力工作任务和体力工作任务时的替代互补关系和技术结构特征,研究了机器应用和劳动供给转变对生产结构转型和分配结构演化的影响。结论如下:

第一,劳动供给转变和机器应用对生产结构转型和分配结构演化的影响取决于脑力工作任务和体力工作任务中机器和人的替代弹性、机器的产出弹性、脑力密集型生产部门和体力密集型生产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在脑力工作任务中机器的产出弹性与机器和人的替代弹性较高,且脑力密集型和体力密集型生产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较高时,机器应用和劳动供给转变会促进更大比例的机器替代人的脑力工作任务,促进脑力密集型生产方式替代体力密集型生产方式,从而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第二,在机器和人的替代弹性还不高,机器的脑力工作偏向型技术还不成熟时,劳动供给转变和机器应用并不会加速人工智能变革,此时政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更大幅度提高脑力工作任务中机器扩展型技术,从而促使经济进入机器应用和劳动供给转变推动人工智能变革的内生动态路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转换。虽然为机器从事脑力工作任务或为脑力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提供结构性财政补贴可以加速经济结构转型,但如果无法大幅改变机器积累路径或机器的脑力工作偏向型技术水平,就难以独立改变结构转型路径。

第三,在机器和人之间的替代弹性较高或脑力密集型和体力密集型生产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较高时,劳动供给转变和机器应用会促进机器和人的替代或脑力密集型和体力密集型生产方式的替代,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为了稳定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政府发挥有为作用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后,应逐步加大对机器收入的征税力度,特别是对机器从事体力工作任务征收结构性税收,推动中国形成工业革命红利由人民共享的新发展模式与效率和公平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论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FQOY8lKReER2rJPqHtn6Nhw8hLSdooJv0FvLQBQqZ_qIVXCHdaG518q-95FPUx20nlhoZ4TiQN6pKPlip5JAkcee6ABdP_5TLKz469OSQ8TwodYR8_pY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