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桂曌环)“烧香”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亚洲和阿拉伯湾地区非常普遍,是当地居民祭祖、拜佛、净化空气或释放香气而经常采取的方式。调查显示,广州1/4的家庭有“烧香”习惯;台湾和新加坡,因道教和佛教的兴盛,“烧香”习俗更为普遍,约1/3至一半的家庭会在家里烧香。一根香燃烧时间大约1~1.5小时,期间可释放多种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多环芳香烃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其中多环芳香烃属于一类致癌物。研究发现,燃烧1克佛香产生的颗粒物可高达45 mg,远多于香烟燃烧产生的颗粒物(10 mg)。已有研究表明“烧香”和人群心血管疾病、肺癌以及孕期高血压等存在关联。儿童时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接触不良环境因素可能会造成即刻或将来的健康危害。家中“烧香”是否也会影响儿童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较少且结论尚不明确。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研究提示家中“烧香”可能会延缓儿童认知功能发展,这也是有研究首次探索“烧香”习俗与儿童认知功能发展的关系。相关研究发表于建筑环境领域知名期刊Indoor Air。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桂曌环和副教授杨博逸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陈亚军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本研究利用广州市学生健康队列(临床注册号:NCT03582709),于2019年在广州市纳入约8300名6-12岁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收集家庭“烧香”情况,基于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评估儿童认知发展中的执行功能水平。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社会经济水平、父母吸烟和生活方式后,与不“烧香”家庭的儿童相比,偶尔或者经常“烧香”家庭的儿童其执行功能表现较差,而父母为吸烟者或者家庭经济地位较低都会增加这种关联强度。
图1:家庭烧香和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
有人觉得点火升烟是一种仪式感,没有这袅袅香烟,这香就烧的不真诚。随着相关研究的开展,我们应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对待“烧香”。本研究提示,家庭“烧香”环境可能是儿童执行功能的不利因素。为了儿童认知的健康发展,家长应降低燃香频率、减少吸烟。另外,未来应该开发和推广更多的环保替代产品,如电子燃香。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ina.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