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吴玉萍、郭浪)作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广泛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由于与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PAEs容易释放并进入环境,成为无处不在的全球性的有机污染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海洋哺乳动物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各类高水平的污染物。然而,目前有关海洋哺乳动物中PAEs的暴露和风险研究仍十分有限。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吴玉萍教授研究团队在2005至2020年间,共收集了74个搁浅于大湾区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肝脏样本,并深入研究了这些样本中12种PAEs代谢物(Phthalate Metabolites, mPAEs)的负荷、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毒性。结果发现,12种mPAEs在所有74个样本中均有检出,其中有7种主要的mPAEs浓度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a),表明大湾区海域PAEs的污染仍在加剧;部分mPAEs呈明显的空间梯度变化趋势,反映了大湾区PAEs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图1b)。此外,该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中华白海豚PPARA/G受体介导的体外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评估PAEs母体化合物及其mPAEs代谢物对中华白海豚脂质稳态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与母体PAEs相比,其代谢物mPAEs呈现更高的脂质干扰毒性,且其毒性作用与污染物结构呈明显的构效关系(图2)。
图1 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肝脏中mPAEs (ng /g ww)的时空变化趋势
图2 PAEs和 mPAEs对中华白海豚PPARA(a)和PPARG(b)的转录活性
以上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发表于中科院大类1区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题为“Occurrences and potential lipid-disrupting effects of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humpback dolphin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海洋科学学院博士生谢振辉、张西阳副研究员和硕士生谢燕清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吴玉萍教授和张西阳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