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研究揭示高FLT3/ITD AR的AML患儿预后差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编辑:郑龙飞、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7-0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亚停)2022年6月,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一项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的研究成果,文章题为“Poor outcome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harboring high FLT3/ITD allelic ratios”。该成果以孙逸仙纪念医院邱坤银博士为第一作者,方建培教授和周敦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孙逸仙纪念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FLT3/ITD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acute myeloid leukemia)中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在儿童AML的发病率为15%。既往的临床研究表明,发生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预后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成人AML患者FLT3/ ITD等位基因突变比例(AR, allelic ratio)越高,预后越差。然而,目前儿童AML的FLT3/ ITD的最佳AR阈值仍不清楚,其预后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针对这一国际科学难题,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团队基于TARGET数据库收集的1857例儿童急性AML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预后等数据进行了目前最大样本量的报道。该研究对不同FLT3/ITD AR患儿综合分析,从而确定了FLT3/ITD突变儿童AML用于预后分层的最佳AR阈值为0.5。研究团队还发现,高FLT3/ITD AR患儿的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低AR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虽对低AR患儿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却能明显改善高AR患者的预后,且高AR是影响AML患儿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成果首次指出儿童AML伴FLT3/ITD突变的AR阈值能作为预后分层的主要指标,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该研究还充分验证了高AR突变可能发生在早期阶段,是白血病发生的驱动事件,而低AR表明FLT3/ITD突变不是白血病的驱动事件,丰富了儿童AML发病机制学说。

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周敦华教授指出:目前认为FLT3/ITD突变患儿一般预后不良,孙逸仙纪念医院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FLT3/ITD突变并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FLT3/ITD AR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与低AR者相比,高AR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也较高,完全缓解率低。进一步的生存分析也显示,高AR会导致生存率大幅度下降,但能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明显受益。因此,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团队认为不同的FLT3/ITD等位基因比例可能代表了FLT3/ITD等位基因的不平衡,最终反映了FLT3/ITD突变型 AML的遗传异质性和复杂性。

本研究来源于儿童AML大样本的临床真实世界,通过系统分析FLT3/ITD AR和儿童AML的关系,为该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将开展国内AML儿童FLT3/ITD AR与预后的大样本研究。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489-9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