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燕飞)胚乳是水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水稻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因此,胚乳的发育情况直接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其数量众多,在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其在胚乳发育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未见报道。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月琴教授/张玉婵副教授课题组率先发现并鉴定了一个水稻胚乳发育相关的lncRNA MISSEN(MIS-SHAPEN ENDOSPERM)。功能研究显示,超表达MISSEN导致胚乳发育早期胚乳胞化受阻,使种子呈“大肚子”的表型。通过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该团队揭示MISSEN通过结合螺旋酶家族蛋白HeFP参与胚乳早期发育过程。他们发现,在正常情况下,MISSEN的表达水平,在植株授粉后由H3K27me3修饰调控并逐步减少以致最终关闭,以保证胚乳发育正常进行;然而,当MISSEN超表达后,MISSEN会和tubulin竞争性结合HeFP,阻止HeFP参与胚乳发育的调控。
图1. MISSEN调控胚乳发育的功能机制
研究成果“The parent-of-origin lncRNA MISSEN regulates rice endosperm development”于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陈月琴教授为通讯作者,周燕飞博士后、张玉婵副教授和孙雨蒙博士后为并列第一作者。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940301, U1901202, 31801082 和 32100473)、广东省“南粤百杰”(2019JC05N394)和中山大学科研业务费(2019JC05N394)基金支持。
陈月琴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非编码RNA调控水稻性状的功能机制,揭示了一批调控水稻育性、发育和产量等性状的非编码RNA。今年还报道了一类小分子RNA phasiRNA及其结合蛋白在花粉发育调控中的作用(The Plant Cell, 2021)。
相关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