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张弩教授课题组揭示在脑胶质瘤中靶向EGFR的新方法

稿件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发布日期:2020-12-30 阅读量:

膜受体EGFR扩增以及其下游的络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激活是脑胶质瘤的显著特点之一,但维持脑胶质瘤中EGFR持续细胞膜定位以及EGFR信号通路激活的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近日,我校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张弩教授课题组发现来自于EGFR基因的14、15外显子的环状RNA环状circ-EGFR在脑胶质瘤干细胞系(BITC)中显著高表达,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低表达circ-EGFR患者预后更好,提示其作为一个促癌基因的可能性。课题组通过对circ-EGFR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环状RNA中包含一个开放的无限阅读框,可以滚环翻译一个新的蛋白质复合体Rolling-translated EGFR(rtEGFR)。机制研究发现,rtEGFR通过结合EGFR维持EGFR膜定位而持续激活致癌EGF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BITC发生和进展。在动物实验中,circ-EGFR缺失抑制了BTIC的致瘤性,提高了尼妥珠单抗治疗GBM的效率,表明rtEGFR在EGFR驱动的GBM中起重要作用。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报道了真核生物中无限滚环翻译模式产生的功能性蛋白质。由于circ-EGFR在BTIC中相对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干细胞(NSC)有选择性表达,为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抑制剂靶向GBM中rtEGFR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图1)。

图1:rtEGFR在BTIC中维持EGFR膜定位并持续激活EGFR信号通路

该研究成果“Rolling-translated EGFR Variants Sustain EGFR Signaling and Promote Glioblastoma Tumorigenicity”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NEURO-ONCOLOGY(IF=10.247,JCR一区)。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第一作者为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后刘翼、李中军和研究助理张茂雷,唯一通讯作者为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张弩教授。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279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