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中山大学团队报道siAEG-1和多柔比星的共同递送通过玉米蛋白基纳米胶束治疗骨肉瘤

稿件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谈希、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03-23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黎明)近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黎明教授课题组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芬副教授课题组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杂志上发表题为“Co-delivery of siAEG-1 and doxorubicin to treat osteosarcoma via nanomicelles for azide−alkyne “click” conjugation of poly(L-lysine) dendrons onto zein”的研究论文 ( 2024,264,130729 [1-11];中科院版化学一区期刊 )。该研究报道了 siAEG-1 和多柔比星 (DOX) 的共同递送通过纳米胶束在玉米蛋白上的叠氮化物-炔“点击”偶联树状聚赖氨酸治疗骨肉瘤。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 (AEG-1) 癌基因是包括骨肉瘤在内的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一个臭名昭著且不断发展的靶点。RNA干扰 (RNAi) 已被临床证明可以有效地敲除特定基因。为了在体内成功实施RNAi,保护载体不仅需要保护不稳定的siRNAs不被降解,还需要将siRNAs以可控释放的方式传递到靶细胞。为此,课题组合成了树状聚赖氨酸功能化玉米蛋白 (ZDP) 非病毒模块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在骨肉瘤中实现siRNA靶向的AEG-1基因沉默和抗肿瘤药物的包封控释。ZDP 的合理设计结合了玉米蛋白的非离子型、低免疫原性和树状聚赖氨酸 (DPLL) 的正电荷,通过静电配合物包封siRNA和DOX有效载荷,在溶酶体酸性微环境中实现pH控制释放。纳米复合物的定向递送在143B细胞中极大地提高了siRNA的稳定性、摄取和AEG-1序列特异性敲除,其转染效率与商用脂质体相当,但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这种以 AEG-1-focused RNAi 疗法配合化疗,抑制了143B细胞的增殖,诱导了143B细胞的凋亡,有效抑制了异种骨肉瘤小鼠模型的生长。联合治疗是一种替代或组合策略,可以在骨肉瘤患者中产生持久的抑制反应。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家栋博士(已毕业),张黎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黄蕾蕾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练雅婷,共同通讯作者为王芬副教授;硕士研究生袁志洁对该论文亦有贡献。本项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0729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