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婷婷 戴希安 简文杨)2024年4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邓艳红教授、结直肠外科汪建平教授和黄美近主任医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牵头开展的“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比直接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OPTICAL)”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2 IF:45)在线发表。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带来较高比例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肿瘤降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新策略。
近2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对于III期和高危II期的结肠癌患者,即使术后接受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仍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同时,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内的新型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应用于结肠癌术后治疗均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如何提高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预后是临床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术前新辅助化疗是最有希望突破上述困境的治疗策略之一,并已在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中广泛应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具有以下理论优势:一是在术前缩小原发肿瘤,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二是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播散;三是有效杀灭微小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降低术后转移风险。
该项OPTICAL研究历时8年,由附属第六医院牵头开展,全国28家高水平医院共同协作,是全球第二个、中国人群第一个探索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共入组了744例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T4或T3≧5mm),1:1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或直接手术2个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先接受4-6个周期的CAPOX或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再行手术,相比直接手术, 3年无病生存率从77.5%提高至82.1%。同时,新辅助化疗可以为患者带来7%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样本和所有采样的区域淋巴结中已经没有任何肿瘤细胞残留)和19%的肿瘤降期率(降期至0-1期),以及更少的病理T3-4分期(77%对比94%)和区域淋巴结转移(31%对比4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也显著高于直接手术组患者(95.1%对比89.6%,P=0.01)。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上述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治疗模式安全可行,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在腹腔镜手术率、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直接手术相比均无差异。研究亚组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5ng/ml以及错配修复蛋白完整的(pMMR)的患者更能从术前新辅助化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