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吴嘉烨)近年来,国际翻译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深化国际化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院已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大文科知识结构、双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
推进国际交流项目,培养新型外语人才
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交流项目,鼓励师生走出国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学院牵头实施的国际化交流项目近20个,涉及7个语种,平均每学年派出学生50人次。此外,学院每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派出学生5-10人次,高年级学生参加国际化交流项目比例约20%。2022年,学院“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获批立项,截止目前已派出3名访问学者,平均每年选派教师赴境外访学1-2人。学院还负责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的招募,每年组织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5人左右。同时,学院每年派出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2-3人。
学院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创意写作与翻译》,举办“中山大学作家写作营”,每年邀请8位海外知名作家到中国进行创作,足迹遍布广西桂林、云南元阳等地。学生们翻译作家作品,为他们与当地学生、艺术家交流提供口译服务,面对面向作家请教翻译难点、学习创作经验。师生在课程实践中体验中国国情与中华文化,用英语进行创意写作、讲述中国故事。
“中山大学作家写作营”邀请多位海外知名作家来华交流
引进国际资源,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国际翻译学院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外籍教师、组织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学院现有外籍教师19人,约占在职教师总数的25%,师资国际化水平高。学院积极邀请境外知名高校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来自美国、法国、以色列、韩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20名学者带来了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的最新学术观点,与这些学者面对面交流,提升了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学院组织外籍师生赴云南昆明和凤庆、江苏扬州等地开展考查调研活动,让他们在调研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与文化;承办珠海校区国际学生非遗体验日,让国际学生亲身体验南粤舞狮、非遗手作等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文化考察调研活动,外籍师生更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魅力,有力推动了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学院外籍教师Heejung SEO(徐希定)副教授接受央广总台环球资讯专访,分享她对中国乡村振兴的深刻感悟;国际学生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分享中国扶贫经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智慧。
学院外籍教师赴云南凤庆考察调研
学院中东研究中心赴扬州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系列文化考察”活动
学院外籍教师徐希定副教授接受央广总台环球资讯专访
加强科研合作,助力学科研究发展
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外籍专家的科研合作,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教育部国际司及教育部语合中心科研项目等多个项目,近三年共获批国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8项,含重点项目2项,均有高水平外籍专家参与合作研究。
学院还积极推进与国际组织的交流,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现任非洲优先及对外联络部门亚洲和太平洋关系部主任安德烈·切韦廖夫来访交流,举办了多场国际组织和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讲座。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对话让师生接触到更真实的国际组织工作,推动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助力学院实现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来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安德烈·切韦廖夫(左三)来访
学院还召开了多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主题涵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重点关注区域创新发展、贫困治理等主题,旨在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国际会议】中国创新与发展,拉丁美洲新机遇
【国际会议】2022人文艺术国际学术会议——文艺思想中的“感觉、感性与情感”
【国际会议】第三届中东安全与发展珠海论坛“中阿贫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会议】巴赫金与当代人文科学:对话,互通与共融
未来,国际翻译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的新型外语人才。
文稿终审: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