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退行性脑病的诊治是当今的医学难题。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成的医工团队,搭建成功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仪器,并完成287例脑部成像,为脑疾病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关键工具。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背靠祖国推动自身发展,是澳门成功的最大经验。”澳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徐建华近日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在澳门即将迎来回归2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邀请来自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国务院港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的肝脏病学科全国闻名,群众中一直流传着“看肝病到三院”的说法。前不久,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中山三院却一举拿下了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的光荣任务。 近日发布的复旦版全国医院排行榜中,中山三院也表现亮眼,从去年的59名上升到了今年的38名,直线上升...
“亮起来了”,粤北连州小山村柯木湾村道上刚装好的路灯亮起来了。此前一到傍晚,夜幕降临,这一片小山村都寂静无声。今晚趁着路灯亮起来,村道边上的一户村民干脆把自家农机扛到路灯下修理,周边几户村民也纷纷出来见证路灯“亮起来”。 十月的夜晚,柯木湾村秋风不燥,月朗星稀。和从前不同的是,村里新装上近三百盏太...
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山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于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举行。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会见了参加论坛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并出席开幕式。本届论坛以“人因设计与测评”为主题,设置了特邀报告、高端对话—院士专家话人因、分论坛、青年学术沙龙等环节。论坛还特别邀请了刘旺、...
带小宝宝就诊时,最怕什么?当然是孩子突然要喝奶、要换尿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11月18日下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为帮家长解忧,在门诊四楼儿科分诊台附近新增设一间母婴室。 院方表示,此次设置新母婴室,是医院配合广州市政府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关注患者...
昨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开幕。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会见了参加论坛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并出席开幕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和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郝淳指出,载人航天发展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人因工程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载人航天工...
11月12日,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95周年校庆晚会,同时在广州校区东校园、珠海校区设直播分会场。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等以及师生员工、校友一同欣赏晚会,共庆中大95岁生日。 中山大学95周年校庆晚会由《中山手创》、《人民中大》、《勇立潮头》、《奋进一流》四个主题篇章组成,回顾中山大学近百年...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中山大学95周年的纪念日,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新落成的体育馆隆重举行95周年校庆晚会,同时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体育馆、珠海校区体育馆设直播分会场。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等校领导、老领导、师生员工以及往届校友一起观看了晚会,共庆学校95岁生日。 中山大学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2019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走过了95载岁月如歌。校庆日前后,各届各界学子庆祝校庆的活动刷爆了校友们和亲友们的好友圈。回望过去,大家熟知的历史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
13日,中山大学博物馆奠基仪式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该博物馆预计工期为700余天,有望在2021年内建成,将对学生和市民开放。 该博物馆定址于校园中轴线西侧,紧依八角亭,与东侧的图书馆遥相呼应,设计上将继承红砖绿瓦的红楼风格。总建筑面积为32791.1平方米,地上建筑3层,主要用于校史馆、部分临展以及研究办公等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