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率掉得很快,血氧掉到50%,需要立刻上药抢救!”2月12日21:30,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东7区病房里,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值班医护人员正在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一名89岁的新冠肺炎患者。 庆幸的是,在抢救之前一个小时,医护人员已经为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这为抢救成功打通了关键...
“我报名,不顾生死,不计报酬“、“我是党员,我要报名”,2月6日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组建新一批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集结号再次吹响后,各科室微信群里,医护人员再次挺身而出、踊跃请战。 连夜收拾行囊,连夜准备装备,党的十九大代表、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同志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总领队、...
自除夕夜驰援武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已连续在抗“疫”主战场作战了二十多天,在这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里,无数与死神赛跑的抢救瞬间、患者举起大拇指的感动一刻、队员们相互鼓励的温馨话语……深深印在了医疗队员的脑海,也感染着牵挂他们的人们。 医疗队员的“最美逆行”,涌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
2020年2月10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驰援武汉的133名医疗队员抵达住处。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搬运医院连夜准备的三大卡车物资。 医疗队员吴元凯直呼:搬运如山的货物很累,但感觉“十分幸福”。 物资充足的幸福感,来得很快!700多箱物资,18小时就到位。然而,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一头守土广州,一头支...
1月2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汉医疗队抵达武汉,援助武汉市汉口医院。由于武汉封城,医护人员每日大概需要步行20分钟才能回指定酒店休息。前几日,武汉出现断崖式降温,随之而来的是强风雨雪天气,这使得医护人员的回家之路雪上加霜。 2月15日凌晨4点,不少人还在梦乡之中,却是在汉口医院支援的逸仙护士的下班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内科护师李金连讲述: 自2月7日从广州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支援,虽然已经11天了,但是,每次出发与归来总是在傍晚或夜里。有时天气灰蒙蒙的,而今天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晴好天气,正巧我也坐在车头位置,一路风景尽情入目。 阳光下的武汉,静谧而苍凉,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辆车...
2020年2月6日,中山大学派出第三批医疗队共278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与医疗队一同出发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医疗物资——来自马来西亚的1100件防护服。 它们之所以能够飘洋过海、驰援中国,离不开一对马来西亚华侨兄弟的上下奔走。今天,就为大家讲述中山大学医学生黄昭伟、黄昭纶的抗“疫”故事。 哥哥黄昭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
2020年2月11日,来自广东各地的200多名医务人员迅速集结,组成广东支援湖北荆州第二批医疗队,奔赴疫情最前线,而就在当天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得知医疗队准备出征的消息后,决定将一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捐赠给广东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调配给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 延续社会爱心,捐赠近300万医疗物资 这批医疗物...
大疫来临,以感染科起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被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线。 2月9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将连夜集结的133名医疗队和装满两个货运飞机的物资送往机场。前一天晚上7点多,他才接到国家指令,不到24个小时,医疗队便抵达机场。这已经是该院派出的第三批医疗队员...
2月15日早上,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危重症监护室,一位5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留置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初始血氧饱和度可到100%,但到了2月16日晚20:30,其病情进一步恶化,血氧饱和度渐进下降到92%,尽管呼吸机供氧浓度为100%,医疗队员们排除气道堵塞及气管插管深度干扰因素后,患者的血...
2月18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东7区,4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这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简称“中山二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自2月8日接管东7区以来,首批集中出院的患者。 “我们接管的东7区是新开的重症病房,接收的全部是重症患者。目前多名重症患者经过积极、规范、合理治疗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