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人民日报】《柳叶刀》发表中国学者建立的鼻咽癌治疗新模式,维持治疗一年总费用不足五千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口头报告了一项大型前瞻性3期临床试验,首次建立了鼻咽癌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的新模式,在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的同时毒副作用低。该研究同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是中国内地学者独立完成的肿瘤学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

  • 【人民日报】“老药新用”提升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率近10%!中国医生这一成果登上“柳叶刀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马骏、孙颖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3期临床试验,首次建立了鼻咽癌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

  • 【中国科学报】中国学者创新鼻咽癌治疗模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3期临床试验,首次建立鼻咽癌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的新模式。相关研究近...

  • 【广东教育头条】加快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中山大学成立海洋科考中心

    “这是一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开放型平台”,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于卫东教授说,“希望汇聚校内外涉海洋科学考察和人才培养的力量和资源。同时,也是中山大学在新时期加快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新亮点。” 日前,中山大学成立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将充分利用“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等海洋科考支撑平台,深入推进海...

  • 【广州日报】中山大学成立海洋科考中心,海上移动课堂搬上“中山大学号”

    记者今日从中山大学获悉,为推进海洋学科发展和涉海人才培养,中山大学日前成立了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将充分利用“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等海洋科考支撑平台,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发展,建设移动课程,打造国家级教学示范基地。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于卫东教授说,科考中心将为中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海上实验室和移动...

  • 【中国日报中文网】南粤大地的百年征程:从革命摇篮到世界级湾区

    广东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南粤大地是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发展历程的红色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作为革命摇篮的广东如今正奋进在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新征程上。 “南粤大地百年的伟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南粤大地的伟大创新与实践,更是国内外学者们长期研究、历久而弥新的重...

  • 【南方都市报客户端】中山六院组建百人医疗队,支援天河区7条街道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是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最大群体接种疫苗,才能最大程度形成免疫屏障。6月16日,中山六院接天河区卫健局紧急通知:需从中山六院抽调医务人员组建新冠疫苗接种医疗队支援天河区疫苗接种工作。 收到指令后,医院迅速反应,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人力紧张,但医院从驰援武汉、...

  • 【南方+】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对父亲的爱,就是过节最好的style

  • 【羊城晚报客户端】一线心声 |孩子,学你妈妈,长大后做个有勇气有担当的人!

    我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周翠娟,是一个妈妈,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他叫鸿仔。从他出生后直到5月28日前,我和他分开的时间从未超过24小时。 5月28日紧急支援佛山后,我和队友们又一起辗转广州荔湾、越秀、增城、南沙等地。虽然每次执行任务后我们自己也要接受一次核酸检测、而且要常规每三天测一次核...

  • 【人民日报】祝福!他们结婚了,超甜!

  • 【读特】传承中山大学家国情怀,中山七院白衣天使奔赴一线抗疫

    六月的鹏城骄阳似火,6月20日下午,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看望慰问整装待发的核酸采集医护人员。 罗俊校长首先代表中山大学党委和陈春声书记对中山七院的疫情防控医护人员表示问候,他说,核酸采集是有风险的,作为白衣天使的你们,每次参加核酸采集有如奔赴战场,你们为百姓的安危舍我其谁的...

  • 【信息时报】送锦旗感谢信 员村街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各位医务人员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中山六院对此次员村街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大力支持。”6月9日,员村街党工委书记杨建新与街道班子成员来到辖内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慰问连日来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并送上感谢信、锦旗及消暑饮品等慰问物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广州疫情防控新形势...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