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是大学学期最忙的时候。路上学生行色匆匆,教室、图书馆到处是低头复习的同学。尽管期末只是大学旅程里的一站,可这一站总是充满了硝烟。在这硝烟之中,仍有不少亮色,成为师生心里难忘的记忆。大学的期末有哪些考核方式?让学生焦头烂额还是喜闻乐见?老师和学生该如何通过期末作业进行互动?记者走进大学校园,...
2021年,有哪些生命科学的新奥秘被中国科学家破解?有哪些关于新冠病毒的秘密被揭示?有哪些医学新突破为癌症治疗带来希望?1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人工合成淀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鼻咽癌治疗等成果入选。与以往的评选相比,本次入选成果原创性更为突出,...
近日,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入驻”深圳校区,此次新增的AED分别安装在深圳校区运动场、教学楼、生活区等场所,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此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有5台AED 。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能够监测心率,...
近日,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顺利“入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这意味着中大再添“救命神器”,将大幅度提升校园急救应急能力,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
近日,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顺利“入驻”深圳校区,这意味着中山大学再添“救命神器”,将大幅度提升校园急救应急能力,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
近日,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入驻”深圳校区,这意味着中山大学再添“救命神器”,将大幅度提升校园急救应急能力,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能够...
1月6日,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在广州揭晓,王琳、王吉光、王守巨、王祥喜、吕奔、关伟杰、苏士成、吴南、林浩添、韩大力10位来自全国的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活动上,钟南山勉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坚持创新,增强使命感,加强互相学习交流,力争取得更多国际领先的成就。 “我国医学未来很有...
2022年1月,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颁授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在各地区、各单位严格选拔、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评审委员会的审核评定,并经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会议确认,决定授予王琳等10人“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 (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琳,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
1月5日,中山大学与广汽集团在广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围绕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需求,聚焦汽车产业“新四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及汽车强国建设发展。 据了解,中山大学与广汽集团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
新年伊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在神经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周列民教授的指导下,神经外科主任刘智良教授团队为一位右手不自主抖动多年的帕金森女患者,施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开创了中山七院治疗帕金森病的先例。 该患者今年56岁,七年前出现右手拇指不自主抖动,静止时较明显。后逐渐出现肢体...
在广州中山二路,有一座鲜艳的“红楼”格外引人注目。 红楼正门两侧的廊柱上,镌刻着 1927 年时任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题撰的“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楹联。 在这里,走出了谢志光、 梁伯强、钟世藩等享誉中外的医学巨匠,他们鞠躬尽瘁,以身垂范;也走来了新时代的医学教育事业建设者,他们恪守雅训,孜孜以求...
记者4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儿科与科研中心的4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参展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其中儿科黄丽奋医生、科研中心博士后裴汉中和博士研究生贺淳晓分别荣获本届年会的杰出摘要奖。 美国血液学会是全球最大的关注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疗的专业协会,其使命在于促进血液病研究及诊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