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南方日报】“胆囊结石”久拖不治竟变癌?中大五院医生呼吁这种症状要重视

    “医生,我胆囊结石严重吗?”近日,32岁的小王拿着体检报告到珠海中大五院就诊。原来,小王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原因导致他的饮食、作息非常不规律,经常熬夜到凌晨,三餐时间不定,吃饭基本以外卖为主,且喜欢吃油腻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这些不良习惯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大五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坚介绍,该...

  • 【羊城晚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治疗方案最高原则是“让病人获益”

    68岁的汪建平,常常被同事朋友们直呼“老汪”。他习惯于早上7时前就抵达医院,查房、看诊、手术。“作为医生,我必须在临床一线直面病症,了解患者需要怎样的治疗。”汪建平说。近年来,广东在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汪建平是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将治疗理念从“单兵作战”到...

  • 【观海融媒】如何成为“活力四射”型老人?中大五院专家为老年人支招

    10月4日是重阳节,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每一个人都会慢慢走向衰老,有些老年人精力充沛,70岁还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而有的老年人体检时虽然指标显示是健康的,却总觉得没力气。10月4日,中大五院医生提醒,后者可能不是衰老而是衰弱,应对衰弱,老年人要做到多方面的预防。中大五院老年病科主任涂秋云介绍,衰弱和衰...

  • 【羊城晚报】半个月减重28斤!中大五院这台外科减重手术一次解决一“胖友”烦恼

    27岁的周先生身高1.78米,体重高达308斤。他曾多次尝试运动减肥,但效果不佳,体重还会反弹,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他来到中大五院就诊。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刘夕强检查后,考虑患者患肥胖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重度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慢性活动性胃炎、...

  • 【羊城晚报】心脏长“瘤”又穿孔,生死关头中大五院医生巧手补心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之源。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设立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近日,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中心李刚主任手术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心肌梗死合并心脏前壁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58岁的骆先生因陈旧性心梗后胸痛胸闷不适到中大五院治疗。心电图检查提示他近...

  • 【新华每日电讯】“有学上”还得“上好学”——中山大学让更多农村地区学生圆大学梦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强调“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从鼓励“人人努力成才”到展望“人人尽展其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巩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 【南方日报】中大推出《我的祖国》MV,师生合唱祝福祖国

    金秋十月,五星红旗在广东大学校园冉冉升起,一抹抹“中国红”高高飘扬。10月1日,高校纷纷举行升国旗仪式,并推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活动、互动产品等,师生们朗诵、歌唱、共话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献上青年学子对祖国的深情祝福。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三校区“六校园”联动,推出《我的祖国...

  • 【中国小康网】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的唐诗人生

    人生在世,就像生长在山上的草木,总免不了经历春风夏日、秋雨冬霜。黄天骥,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5年出生于广州,师从文史大家王季思先生和董每戡先生,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累迁至教授,兼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黄天骥教...

  • 【南方日报】再添科考利器!“中山大学极地”号来了

    9月30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极地破冰多用途船命名仪式在广州举行。该船是目前世界上破冰级别最高的破冰船之一,用于支持中山大学开展极地研究工作,预计明年将开展试航。“中山大学极地”号由民营企业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捐赠给中山大学。该船曾常年在北极冰区服役,并在北极波弗特海、鄂霍次克海等地区工作10多年,用于...

  • 【光明日报】知己知彼,关爱特需老人——如何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有效沟通

    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生动讲述了世间最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也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一群体拉到了社会关注的镜头前。阿尔茨海默症也称智退症、失智症,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今年9月21日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的主题为“知己知彼,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在...

  • 【南方日报】我在广东学考古——中大三代考古人的田野故事

    这些年,“考古热”兴起,把考古学推向了公众的关注焦点。考古真的火了吗?从美好的象牙塔走进田野,需要怎样的勇气?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学考古,那么田野实习就是一道分水岭,有的人会因此离开这一行,有的人会爱上这一行。带着这种好奇和期待,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来自中山大学的20多名考古专业学生走进了清远...

  • 【南方都市报】“历史追梦者”逐梦中大 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姜帆,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先后入选“羊城青年文化英才”,中山大学逸仙新锐学者,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出版2部专著《缅甸华侨史》《英帝国的崩溃与缅甸模式》。来自山东临沂的姜帆是“历史的追梦者”。2018年,她在中共广...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