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11月12日电(通讯员胡丹)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在珠海如期举行。我校“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作为空间探测领域重大成果,在国家航天局展厅展出,向世界展示空间引力波探测中国方案。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1:1模型(来源:先进技术研究院 冯伟摄)
引力波作为探测宇宙的全新手段,将为人类描绘一幅更全面的宇宙图景。引力波探测的实现可能是相关科技领域重大突破的先兆,为抢占其科技制高点,早日实现我国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2014年,我校罗俊院士在国内率先提出要自主开展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并制定了“0123”技术路线图。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是天琴计划的第“1”步,2018年由国家航天局正式批复立项,卫星于2019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入轨,开展了1年多的在轨测试,完成了我国空间惯性基准技术的集成与在轨验证,取得圆满成功。关键技术指标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技术、高精度航天器惯性基准集成技术为同等条件下国际最好水平;高精度星载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达到我国星载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最好水平;并利用在轨高性能惯性基准测量数据建立了15阶次地球重力场模型,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打破了美国和德国在卫星重力测量领域的垄断,使得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经鉴定,“天琴一号” 技术试验卫星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精度惯性测量、航天器无拖曳控制技术等在同等条件下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于“天琴一号” 技术试验卫星的重要成果,“天琴二号” 技术试验卫星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的科学发现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引力波探测将显著推动物理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前沿的发展;引力波探测的很多技术也将对光学、材料、计算机等实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天琴计划的实施,将助力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稿终审:先进技术研究院 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