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中山大学“海琴”号深海遥控潜水器海试暨科学应用航次启航

稿件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编辑: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黄艳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翟子歌)8月13日,中山大学“海琴”号6000米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搭载“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从珠海启航赴南海海域开展25天海试与科学应用航次。同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也参航开展“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科学应用试验,这是国内首次两套深海无人潜水器同船作业、共探深海奥秘。

本航次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组织,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参加。本航次将进行“海琴”号ROV全系统海上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开展ROV专业操作团队海上现场培训,并开展由大气科学学院杨清华教授团队牵头的海洋气象无人机观测、海洋科学学院苏明教授牵头的海洋地质过程探测、海洋科学学院殷克东教授牵头的深海生物生态观测,执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小强教授团队的30米重力柱采样任务。同时,本航次也执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本航次将开展“海琴”号、“海斗一号”两套深海无人作业系统的同船作业,为“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未来执行多样化任务探索建立安全作业流程。

探测技术人员对“海琴”号进行调试

“海琴”号6000米级ROV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空气中约重3.6吨,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和自动巡线等功能,装备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纳、探测传感器及各类作业工具,可完成深海和海底的高清观察及生物、地质样品采集等任务。“海斗一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具有自主、遥控和混合多工作模式,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水下连续作业时间可达12小时,能进行海底地形探测、参数测量、取样等作业。

航次将围绕南海北部陆架坡折断裂带、海底麻坑形成机制、中沙海台上升流与生物群落演替、人工鲸落等开展科学应用研究, 利用“海琴”号和“海斗一号”获取南海多个工区的海底样品、高清图像及海洋环境数据,提升我国深海装备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深海探测和研究发展。

调试现场

据悉,截至2025年7月,“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共执行23个科考航次(段),出海总天数488天,累计航行约56982海里,超过1700人参与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