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团队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微创解剖学组、中国性学会结直肠肛门功能外科分会、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共同制定的“保留邓氏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布。
众所周知,直肠癌是常见、多发恶性肿瘤,而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居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自1982年,英国R.J. Heald教授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理念以来,TME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然而TME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常导致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这不单是医学问题,甚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在直肠癌总体疗效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长期存活的背景下,术后功能障碍常使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如何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30多年来,卫洪波教授一直致力于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直肠癌根治术的相关研究,带领团队通过解剖学、组织学和功能学研究,证实邓氏筋膜不属于TME手术应切除的范畴,且邓氏筋膜切除与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团队对经典TME理论提出质疑,大胆提出了保留邓氏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的新理念,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iTME能够降低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018年,研究团队受邀在美国外科医师年会(ACS)上做主题报道,并受到国际媒体的采访和广泛关注。随后,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发表在国际外科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上,引起国际外科界的强烈反响。
同时,为了规范iTME的手术入路,研究团队结合多年的手术经验和解剖研究,首次发现盆底腹膜反折线为邓氏筋膜在腹膜面的投影线,以此线为标志进行解剖分离,更利于邓氏筋膜的完整保留和iTME手术的规范化实施。鉴于其临床实用价值,邓氏筋膜投影线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命名为“卫氏线”。
基于上述系统性、原创性研究成果,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团队牵头制定iTME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一经发布,阅读量迅速冲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文章阅读量的TOP1,足以证明业界对共识内容的关注度。该共识的制定,有助于加强胃肠外科医生的功能保护意识、规范iTME手术操作,大大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是学界对iTME术式的认可,也是本团队对直肠癌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突出贡献,将为数以万计的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
1、Annals of Surgery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annalsofsurgery/Abstract/9000/Effect_of_Denonvilliers__Fascia_Preservation.93917.aspx
2、《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论文链接:
http://www.china-gisj.com/uploadfiles/2021/06/2021061510181678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