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智能工程学院刘永红副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稿件来源:智能工程学院 阅读量:

近日,我校智能工程学院刘永红副教授团队联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and scarlet fever resurgence in China: a six-year surveillance study”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长期致力于交通环境大数据及污染防控研究,这也是该团队继2018年就该主题在Lancet Infection Diseases发表研究成果后连续合作发表第2篇研究论文。

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猩红热的死灰复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论文以该疾病为切入点,结合环境、气象、病例、人口、交通等大数据,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研究空气污染与发病率突然上升之间的关系,研究数据来自全国各地、覆盖人口范围众多且时间跨度最长。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能是使得该病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通过全国655039例病例和6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等数据,以及多元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多元回归模型的集成分析,初步量化揭示了空气中的NO2 和O3浓度变化与疾病风险的关系,即空气中的NO2 和O3每增加10μg/m3,则滞后0 - 15个月的累积风险将分别为1.06 (95% CI: 1.02-1.10)和1.04 (95% CI: 1.01-1.07)。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长期暴露于含NO2和O3的空气污染中可能与发病增加有关。

2013-2018年中国空气污染浓度、气象因素与发病率

2013-2018年NO2, PM2.5和PM10与发病率的相对风险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空气中NO2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特别是货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燃料。而O3主要是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阳光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也与交通尾气排放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近年来车辆尾气排放对我国多数大城市NO2浓度贡献高达40%以上,对O3污染形成的两项前体物贡献也在30%以上。可见,交通行业NOx污染物减排将有助于降低疾病负担和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安全。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0202005)等项目的支持。我校智能工程学院刘永红副教授、丁卉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余志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987-8